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逋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怠慢、不守法。《晉書.卷三八.文六王列傳.齊王攸》:「夫先王馭世,明罰敕法,鞭扑作教,以正逋慢。」晉.李密〈陳情表〉:「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物腐蟲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品必先腐爛後才會長蛆,比喻事出有因,必先有弱點而後才讓他人有機可乘。#語本《荀子.勸學》。
托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驕傲自大。《喻世明言.卷一九.楊謙之客舫遇俠僧》:「不可托大,說他是土官,不可怠慢他。」也作「託大」。
侮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怠慢。《史記.卷四.周本紀》:「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
休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要嫌棄。《儒林外史》第一回:「只是百事勤謹些,休嫌怠慢。」
投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往依靠。《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夫人暫住數日不妨,只怕家寒怠慢,思量別的親戚再去投奔。」《紅樓夢》第六回:「皆因你原是太太的親戚,又拿我當個人,投奔了我來,我就破個例,給你通個信去。」
改絃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事,晏子就回答,因為他端正社會風氣,所以心懷邪念的人就有怨言;表揚節儉的人,懲罰偷竊的人,所以懶惰怠慢的人就有怨言;因為不畏強貴,一視同仁,所以豪富權貴就有怨言;禁止官員濫用公帑,所以下屬們就有怨言;事奉貴族不能超過禮制的規定,所以貴族們就有怨言。由此可見,這些人之所以讒謗晏子,並非因為晏子治理不好,而是因為晏子的改革,讓他們既得利益受損,所以才說壞話攻擊他。晏子又請景公不要因此而停止改革,反而要澈底放棄舊路,改行新政,這樣不出三年,就會有好的政聲。這兩個典源一用「更張」,一用「改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改弦易轍」,用來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脅肩諂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聳立肩膀,露出諂媚的笑容。形容逢迎巴結人的醜態。《孟子.滕文公下》:「脅肩諂笑,病于夏畦。」《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那些人讓他是個見任刺史,脅肩諂笑,隨他怠慢。」
荒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荒廢事務,過分貪愛酒色。《詩經.齊風.雞鳴.序》:「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七》:「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
推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