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有所感觸而抒發於外的言辭。[例]他代表全體畢業生上臺發表畢業感言,因情真意摯,博得所有來賓的熱烈鼓掌。
蕭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對人心之剔垢除腐的正面導向作用。不論散文、小說、詩歌或劇本,如果不能讓人在閱讀之後,震動心弦、深有感觸,進而受到啟迪與安慰,則可視為浪費筆墨,甚至禍棗災梨了。早在1950年發表第一篇作品。唯轉業新聞工作之後,曾有近10年時間擱置文藝寫作,直至1975年才又重拾文學創作之筆。他的作品以寫實風格見稱,憑著樸實無華的文字陳述,凡所見所聞,皆能精準下筆為文,讀來親切平和,發人省思,他尤其喜愛接近大自然,在青山綠水間寄情詠物,常有神來之筆,頗能呈現個人人文風采。 著作 著作有散文集《三十功名塵與土》、《馬祖、高雄、我》、《屐痕...
冷眼傍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省正字。後還鄉隱居。在〈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詩中,徐夤看到友人因為直言敢諫,反而遭到君王罷黜,心生感觸地寫道:「若是冷靜地在旁觀看,就會覺得這幫阿諛小人的行為很可笑;可是要有人竭忠盡慮地直言進諫,反倒會受誣陷和冤枉。」表達了他對政治黑暗的不滿憤慨。後來「冷眼旁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來形容用冷靜的眼光在旁觀察,後亦用來形容漠不關心。
欸乃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名。唐元結所作。七言樂府。為元結在唐代宗大曆初,任道州刺史,因軍務到長沙。歸途遇春水漲,船行困難,於是作欸乃曲五首,使舟人歌唱。內容描寫沿途山水風光及作者心裡的感觸
刻肌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感觸非常深切。《周書.卷一一.晉蕩公護傳》:「奉辭時節,先後慈訓,刻肌刻骨,常纏心腑。」《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臣自抱舋歸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寢。」
思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張翰因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吳地所產的菰菜、蓴羹、鱸魚膾等,有所感觸而辭官歸鄉。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後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鄉歸隱。宋.陸游〈枕上作〉詩:「采若未能浮楚澤,思鱸猶欲釣吳松。」也作「思蓴」。
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歷某事而有感觸。如:「唐朝詩人的感事之作,每能觸動人心。」晉.郭璞〈江賦〉:「及其譎變儵怳,符祥非一,動應無方,感事而出。」
觸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纖毛類原生動物接連於神經,感觸敏銳的毛。
觸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觸而產生痛苦。多指想到悲傷的事而心痛。如:「這張昏黃的照片觸痛了他埋在心中的悲愴。」《歧路燈》第一四回:「但程嵩淑說諸公俱在,譚孝移已作古人這句話,卻觸痛了王中心事,淚盈眼眶,不敢抬頭。」
脣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軟體動物的感覺器官,如蛤類口旁的瓣狀薄膜,共有二對,分列左右,為感觸食物之用。也稱為「觸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