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80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慎畏。《書經.皋陶謨》漢.孔安國.傳:「言天所賞罰,惟善惡所在,不避貴賤,有土之君,不可不敬。」
電腦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操作或使用電腦之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左傳.成公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也作「悚」。
明王有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王有三」語出〔韓詩外傳‧卷七〕;說明智的君王有三種憂:一是怕居高位,而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二是怕自己因得意而變得驕傲;三是怕自己聽到了天下最高明的道理卻無法實踐。越王勾踐滅吳,兼併南夷,建立霸業,通令諸大夫說:「發現我有過失卻不告訴我的人,要受最重的刑罰。」這是居高位而不怕聽自己過失的例子。晉文公打敗楚國,卻顯得憂慮,並說:「我聽說能打勝仗而仍維持國家安定的,只有聖人做得到;而用詐術取勝的,沒有不危害國家的。所以我感到憂慮。」這是得意時不驕傲的君主。齊桓公得到管仲、隰朋的輔佐,治理國家,桓公說:「我得兩位先生的協助,更能洞察事務、分辨道理,我不敢獨斷獨行,把他們進薦給祖先,讓他們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猜疑怕。《周書.卷四一.王襃傳》:「襃本以文雅見知,一旦委以總戒,深自勉勵,盡忠勤之節。被圍之日,上下猜,元帝唯對襃深相委信。」
刀避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閃躲刀劍。比喻膽小怯弱。《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刀避劍之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蒙受恩惠而感到惶。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今在假,不容詣省,不任荷之至,謹奉表以聞。」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艾瑞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所限制"。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另外,如果兒童養成了過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而對其他方面木然處之,這種人的生活是可悲的。艾瑞克森說:"如果他把工作當成他惟一的任務,把做什麼工作看成是惟一的價...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於是就撲上去將牠咬死了。」作者認為如果驢子不顯露牠拙劣的技能,老虎縱使再凶猛也會因為心存懷疑和畏,不敢對牠怎樣,而招致大禍臨頭;同理可證,人如果技能拙劣卻還要逞能,結果亦將招致失敗。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黔驢技窮」,用來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了。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臨事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