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引三國魏.明帝〈詔報東阿王植〉:「夫明貴賤,崇親親,禮賢良,順少長,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矯枉過正,下吏譴,以至於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訴。」
孤芳自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行「就像日月一樣的高潔,也像孤高的香花開放在遙遠的山林之中」,並以此自勉。後來沈約因得罪梁武帝,憂而死,朝議認為沈約文名盛極,欲諡為文侯,獨梁武帝認為沈約「情懷不盡」,改諡為隱侯,才符合沈約的行誼。〈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的這段文字,似可做為最好的註解。後來「孤芳自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
是可忍,孰不可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果這都可以容忍,那還有什麼是無法容忍的。表示對某事已忍無可忍。《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朕意已決,便死何。」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讓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請求原諒。寬宏大量的藺相如並不怪罪他,...
面面相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對視而不知所措。形容驚或詫異的樣子。《水滸傳》第一七回:「眾做公的都面面相覷,如箭穿雁嘴,鉤搭魚腮,盡無言語。」《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船上管船的舵工,押船的朝奉,面面相覷,束手無策。」也作「面面相窺」、「面面廝覷」。
白雲蒼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通看在手。貧窮老瘦家賣屐,好事就之為攜酒。豫章太守高帝孫,引為賓客敬頗久。聞道三年未曾語,小心恐閉其口。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醜。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鬱鬱猶衝斗。時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側否。太守頃者領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王生早曾拜顏色,高山之外皆培塿。用為羲和天為成,用平水土地為厚。王也論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曠前後。死為星辰終不滅,致君堯舜焉肯朽。吾輩碌碌飽飯行,風后力牧長回首。 〔注解〕 (1) 斯須︰片刻、短暫的時間。 (2) 抉眼:反目。抉,音ㄐㄩㄝˊ,挖。 (3) 河東:地約當在今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秦漢曾於此設河東郡,其後唐置道,宋置路,亦皆稱為「河東」...
病入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入于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于秦1>,秦伯使醫緩2>為3>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4>,曰:「彼良醫也,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5>之上、膏6>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7>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功績、功勞。《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則可以威民而戎,且旌君伐。」《資治通鑑.卷九七.晉紀十九.穆帝永和元年》:「今戎事方興,勛伐既多,官未可滅。」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導曰:『吾與元規休慼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則如君言,元規若來,吾便角巾還第,復何哉!』」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 01.《舊唐書.卷九四.徐彥伯列傳》:「利生於口,森然覆邦之說;道不由衷,變彼如簧之刺,可不之哉!」 參考詞語︰言不由中注音︰|ㄢˊ ㄅㄨˋ |ㄡˊ ㄓㄨㄥ漢語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釋義︰猶「言不由衷」。見「言不由衷」條。 01.《宋史.卷三八○.何鑄列傳》:「士大夫心術不正,徇虛以掠名,託名以規利。言不由中而首尾鄉背,行險自售而設意相傾者,為事君之失。」 02.《聊齋志異.卷一○.賈奉雉》:「此言不由中,轉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復憶之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