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5.9684 ms
共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追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乘勝追擊。《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德威乃帥精兵千餘人合戰,追趕至野河而止。」《三國演義》第七回:「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醜乘勢追趕。」
|
招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抵擋、接招。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五齣:「拚受打和罵,將身去招架!將身去招架!」
|
不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抗衡抵擋。《荀子.王制》:「以不敵之威,輔服人之道。」《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鬥經五十餘合,那王仙芝力不敵,敗走。」
|
屋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築物最上面覆蓋的部分。依形狀分有圓頂、尖頂、波狀頂等,依建材分有瓦、木板、合成板、金屬板等。各式的屋頂皆具有防風、雨、雪、抵擋陽光、隔音等的功能。
|
眾寡不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寡不敵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厲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議論毀謗朝廷,並且任用虢(ㄍㄨㄛˊ)長父和榮夷公,但這兩人只知獨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ㄖㄨㄟˋ)伯良夫認為這樣一來將會為國家招來大災難,於是上書勸誡周厲王。強調身為一國之君有責任為人民除禍害,作人民的榜樣,否則將招致人民的仇視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個,是抵擋不了人數眾多的百姓,這時君王的處境就危險了。後來「寡不敵眾」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人少的抵擋不過人多勢眾的。
|
墨守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應怕死,況且目前燕國情勢混亂,又被趙國圍攻,燕王沒有忠心之臣可以信賴。而燕軍以區區一城的兵力,便能抵擋齊國大軍,固守聊城一年,實在了不起啊!但是齊國是絕對不會放棄聊城的,會堅持到收復為止,這樣還能在這小城裡撐多久呢?勸他不如將這些軍力帶回燕國,不但可以幫助祖國度過難關,又可以建立自己的功績名聲。燕將看了信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兵回國了。這裡的典源用了「墨翟之守」。在《墨子》裡記載:故,來比喻燕軍的固守聊城。《墨子》裡記載:有一次,楚國要攻打宋國。當時有名的工匠魯班特地為楚國造了一座雲梯,做為攻城之用。墨子聽了趕緊去找魯班,跟他在楚王面前預演,要證明這座雲梯沒有用處,讓楚王打消攻宋的念頭。墨子...
|
獻曝之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獻曝之忱2 出處3 釋義4 相似詞5 造句 獻曝之忱春秋時代,宋國有一個種田的鄉下人,他一輩子都過著很簡樸的生活,住的是竹寮茅屋,穿的是破舊的粗布衣服;城市裡的高樓大廈,有錢人船的棉襖皮裘,他從來就沒有機會見過。冬天來了,天氣相當的寒冷,就算增添一些衣物,仍然抵擋不住冬天寒風的吹襲。即便使用烘火爐,仍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而作罷。等到天氣晴朗了,這位鄉下人總算可以取暖了,於是坐在門前曬著太陽,相當的輕鬆愉快。他認為這個禦寒的秘訣,是他經過多年體驗得來的心得發現。有一天他對他的老婆說到,曬陽光取暖這個方法,他人還不知道...
|
天人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群島之各小島上幾乎都可見到天人菊的蹤跡,在多風少雨的澎湖,天人菊耐寒、耐旱性皆相當良好,忍受乾旱,抵擋強風,且對土壤沒有特別的要求,在陽光充足、乾燥炎熱的氣候下亦可良好生長,因此其在澎湖群島上亦得以生存。天人菊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仍能不屈不撓,因此澎湖縣政府取其精神將之作為縣花。(註2) 參考書目註1:鄭元春,《台北的花花世界》,台北市政府新聞處,2004。註2:吳淑芬(1995),《花的奇妙世界:四季花語錄160則》,臺北市:綠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頁110-11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天人菊英文關鍵字:Gaillar...
|
穿山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鱗甲目穿山甲科。頭部細長,口吻尖,舌頭細長有黏性,沒有牙齒,前腳有長而彎曲的趾爪,善挖洞。除嘴、臉、腹部外,全身長滿鱗片,是哺乳動物中唯一有鱗片的動物。以螞蟻、白蟻等昆蟲為食。[例]穿山甲碰到敵人時,會把身體捲成球狀,以抵擋其侵襲。
|
瓦解冰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尉周亞夫領軍平亂,沒有多久,這七國的軍隊就瓦解了,為首的吳王劉濞也遭到殺害。原本的七國大軍根本無法抵擋漢軍,因為他們都是烏合之眾。陳琳便用這事件來比喻曹軍的氣勢,有如當時的漢室天威震人,各路人馬都無法與之抗衡。文章中用「瓦解冰泮」,也就是「像瓦一樣破碎,像冰一樣融化」來形容七國軍隊的崩潰瓦解。後來「冰消瓦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崩潰、分裂。後亦用於比喻問題完全解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