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古典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世紀後半至十九世紀前半,盛行於歐洲的藝術復古熱潮。起因於西元一七四八年後,在羅馬相繼發掘出龐貝等遺址。認為藝術不應為個人情感的表現,而應重於秩序井然的整潔形式及均衡和諧、冷靜明確的表現與追求。此種論點正與拿破崙對古羅馬的崇拜與認同不謀而合。德、法為此一復古風的重鎮。
戰爭與和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俄國作家托爾斯泰(Tolstoy,Leo)所寫的長篇小說。全書四大卷,百萬言。以拿破崙侵俄為中心,從戰爭與和平、家族與事件的縱橫交錯中,表現作者的人生觀與戰爭觀。故事中人物眾多,描寫細膩,為托氏生平傑作。曾改拍成電影。
羅塞達石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埃及石碑。西元一七九九年拿破崙遠征埃及時,在尼羅河口羅塞達發現,故稱為「羅塞達石碑」。為一外形不規則的黑色玄武岩石碑,長一百一十四公分、寬七十二公分、厚二十八公分。銘文撰於托勒密五世(西元前205~前180)即位第九年,誌其踐位慶典。碑文以埃及和希臘兩種語言及象形文字、通俗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草寫體)和希臘文雕刻而成,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線索。釋讀主要由英國物理學家T.楊和法國J.F.尚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完成,解開古埃及文字之謎。石碑現藏於不列顛博物館。
貝朗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80~1857)法國詩人。自小生活在貧窮的家庭,所以作品中多描述貧苦人民的生活。其寫作風格新穎,西元一八一三年發表伊夫鋒國王,諷刺拿破崙。一八一四年的高盧人與法蘭克人則充滿了對侵略者的不滿與仇視。王政復辟時,更發表〈白帽徽〉、〈貴族狗告狀〉等詩篇諷喻時政。曾以侮辱國王及教會罪被捕。
百日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破崙第一於西元一八一五年三月二十日,自厄爾巴島回巴黎再即帝位,至滑鐵盧一役,敗於英國。同年六月二十八日,還政於路易十八,再度被放逐,恰為百日,故稱為「百日天下」。
神聖同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一五年拿破崙戰敗後,俄、普、奧三國君主所締結的盟約,意在鎮壓當時歐洲各國人民的革命勢力。
神聖羅馬帝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九六二年,日耳曼王鄂圖所建的國家,上承羅馬帝國的統緒,而以神聖代表教會,國土包括中歐及義大利大部分,一八○六年為拿破崙所敗亡。
矮個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材短小的人。如:「世界上有許多名人都是矮個兒,如貝多芬、拿破崙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