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行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格策略(price strategy):針對競爭者的價格、產品的成本、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度,來擬定產品價格的策略。通路策略(place strategy):將產品轉移至消費者手中的方式可透過硬體與軟體兩種方式,硬體方面,如學校的地點、空間規劃、校內設備等,而軟體部分,則如大學橫向交流機制、各單位間的交流溝通和產學合作等,都會影響行銷參與者對學校的印象和反應。推廣策略(promotion strategy):學校可運用夾報、電視、廣播或在學校首頁等進行廣告來吸引大眾注意,並以電話、講習會或大學博覽會作人員推銷;利用學...
研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擬定。[例]新法案正由有關單位會同研擬中。
團體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作的決定,不太可能完全由領導者一人作決定,尤其是學校,大都採取團體分享式決定的方式,由學校同仁共同擬定校務發展計畫和執行校務工作,進而達到集思廣益之效。雖然,團體分享式可能產生團體迷思的現象,但不能因噎廢食,而不加以採用,則可能會產生更多後遺症,身為組織領導者,不能不謹慎考慮。 突破方式基本上,要突破團體迷思的現象,就是要鼓勵同仁提出不同的意見,即使與自己相反的意見也要加以尊重和容忍,容許自己的想法接受質疑和挑戰,尤其身為組織領導者,不能存有「一言堂」的想法,否則團體迷思馬上浮現,對於整個組織決策品質將是弊大於利,而且...
教務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的工作繁多,包含教學設備的使用計畫及請購、出版學校刊物及管理圖書閱覽室及校史室。1.教學設備計畫之擬定事項。2.圖書及學科教材之請購、編類及保管事項。3.兒童課外讀物借閱事項。4.規劃圖書閱覽室教具之設備及辦理事項。5.出版學校性刊物事項。6.各種刊物、照片資料之蒐集保管事項。 資訊組(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ion)資訊組是依據民國八十八年七月所發步修正的「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七條所設置,只在負責資訊與網路設備等工作。1.資訊教育活動計畫之
資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以強化服務情懷。【5-4-3】4-4-4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與個人行為之關係,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及行動。【3-4-6】【3-4-7】4-4-5參與保護或改善環境的行動,分享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感受。【4-3-6】 附錄附錄一 資訊教育議題融入學習領域之教學示例壹、資訊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語文學習領域教學示例單元名稱 野柳風光 適用階ē...
方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公文格式之一。依據階段性施政方針所擬定的工作計畫。往往涉及跨都會的業務。[例]建築業管理輔導方案
再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中,常探討學校再製社會及文化的不平等性,尤其布偶迪厄早期的著作探討再製策略於學校實踐中如何被設計及擬定,由此當可窺知布偶迪厄對於學校教育實踐中文化再製情形的關心。再者,由於受到「批判理論」及「新馬克斯主義」思潮的影響,部分學者們以反科層化、反霸權宰制的批判精神,重新思考教育制度的定位,並反省教育與社會制度間歷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關係。這些學者的批判與檢討,形成教育社會學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和獨特的理論模式,稱之為「再製理論」。進一步言之,教育社會學曾被視為探討文化再製與社會再製之關係的科學。因之,可以窺知探討文化再製與社會再...
提問探究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驗。學習者間彼此刺激思考及集中注意力調查其所面對之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者也習得知識。由學習者擬定假設性之答案,並嘗試是否能確實解決問題。學習者應用科學方法測驗來解決方案,而應用可使學習者確認其知識。=建構主義者的理論架構=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主動去架構知識以連結其舊有經驗時即是學生學習最有效率之時。而提問探究學習法相當鼓勵將學生置於一主動學習之情境以鼓勵其主動建構知識。學生在此過程中主動嘗試解題,由此學習知識。(註2) 參考書目註1: Woolfolk, A. E. (2013). Educational Psyc...
十大基本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養成終身學習能力。為實現國民教育目的,擬定十項課程目標,與十大基本能力同,可謂相對應於十大基本能力。
社會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錄1 種類2 先決條件3 評估4 優劣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種類1.全班(合班)活動式:(1)指導擬定討論議程。(2)討論開始。(3)主席報告。(4)進行討論。(5)主席結論。(6)講評。(7)散會。2.分組活動式(1)決定小組討論之問題。(2)指導分組。(3)分配工作。(4)進行討論。(5)綜合報告。(6)評鑑。3.全(合)班、分組混合活動式:(1)準備活動。(2)全班活動。(3)分組討論。(4)綜合報告。(5)綜合討論。(6)評鑑。 先決條件1.學生對此種活動方式需要具有濃厚興趣。2.學生需要具備分析問題之能力。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