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鷙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凶猛的鳥獸。《禮記.儒行》:「鷙蟲搏,不程勇者。」
付與一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付之一笑」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詩(據《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一七》引)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稍增裘褐氣,已覺團扇厄。不須計榮辱,此喪彼有獲。我琴終不敗,無故無釋。後生不自牧,呻吟空挾策。揠苗不待長,賣菜苦求益。此郎獨靜退,門外無行跡。但恐陶淵明,每為飢所迫。淒風弄衣結1>,小雪穿門席2>。願君付一笑,造物亦戲劇3>。朝來賦雲夢,筆落風雨疾。為君裁春衫,高會開桂籍。 〔注解〕 (1) 衣結:衣服的縫補處。 (2) 門席:以草席做成的門。 (3) 戲劇:如作戲般虛幻不真實。
塗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儲說下》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記載:孔子在魯國的時候,把魯國治理得很好。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
虎卑勢,狸卑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做卑下的姿勢,準備襲擊;貍彎屈身子,準備取東西。語本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夫虎之卑勢,將以有擊也;貍之卑身,將求所取也。」比喻養精蓄銳,準備襲擊。
染指垂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急欲獲非分利益。《元史.卷一五七.郝經傳》:「病民諸姦各持兩端,觀望所立,莫不覬覦神器,染指垂涎。」
食人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鯉魚目食人魚科。約有十八種,但僅四種能為害人畜。長約二十五公分,體型圓胖豐滿,背部為橄欖綠至藍黑色,兩顎寬廣有力,牙齒呈三角形,尖銳鋒利,上下齒能緊密咬合取獵物。生性凶猛,常成群出現,以小魚為主食,亦攻擊落水的禽獸。
謀臣武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謀略的文臣和勇悍的將領。《文選.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戾執猛,破堅摧剛。」也作「謀臣猛將」。
熊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熊和虎。漢.張衡〈西京賦〉:「熊虎升而挐,猿狖超而高援。」三國魏.阮籍〈元父賦〉:「崇陵崔巍,深溪崢嶸,美類不處,熊虎是生。」
一矢雙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仕後周,後周亡,仕隋,為隋文帝所賞識。 (4) 相玃:互相爭奪。玃,音ㄐㄩㄝˊ,大母猴,此處通作「」,指鳥獸用爪捕取獵物。〔參考資料〕 《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也。家世禁衛,幼頗脩飭,折節為文學,與諸儒交,硜硜譚治道,兩軍中人更稱譽之。事朱叔明為司馬。有二鵰並飛,駢曰:「我且貴,當中之。」一發貫二鵰焉,眾大驚,號「落鵰侍御」。
二十一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