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31.253 ms
共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牙舞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猛獸發威的兇相。《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昇》:「化為八隻弔睛老虎,張牙舞爪,來攫真人。」
|
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蒙昧、膽怯。《淮南子.覽冥》:「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
聲東擊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兵略》夫飛鳥之摯也俛其首,猛獸之攫也匿其爪,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見齒。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1>而應之以張2>,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先忤3>而後合,前冥而後明,若鬼之無跡,若水之無創。故所鄉非所之也,所見非所謀也。舉措動靜,莫能識也,若雷之擊,不可為備。所用不復,故勝可百全。與玄明通,莫知其門,是謂至神。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三.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2) 歙:收藏、收斂。歙,音ㄒ|ˋ。
(3) 張:展開。
(4) 忤:違逆、不順從。〔參考資料〕 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三.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後漢初...
|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儲說下》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記載:孔子在魯國的時候,把魯國治理得很好。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
|
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生理障礙的疾病。指聾、啞、跛足等。如:「殘廢」。《莊子.讓王》:「左手攫之,則右手廢。」
|
一箭雙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仕後周,後周亡,仕隋,為隋文帝所賞識。
(4) 相玃:互相爭奪。玃,音ㄐㄩㄝˊ,大母猴,此處通作「攫」,指鳥獸用爪捕取獵物。〔參考資料〕 《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也。家世禁衛,幼頗脩飭,折節為文學,與諸儒交,硜硜譚治道,兩軍中人更稱譽之。事朱叔明為司馬。有二鵰並飛,駢曰:「我且貴,當中之。」一發貫二鵰焉,眾大驚,號「落鵰侍御」。
|
九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二十年之久,在此中過來,未曾被第一種所蝕,未曾被第二種所啖,未曾被第三種所攫;居然被我都避了過去,還不算是九死一生麼?」
|
周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盤旋、環繞。[例]那隻老鷹周旋在空中,準備伺機攫取獵物。
|
螳螂捕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苑.卷九.正諫》。
(2) 執翳:據木葉自蔽,即躲在暗處。翳,音|ˋ,遮蔽物。
(3) 搏:攫取。〔參考資料〕 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
抵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頂撞、觸犯。《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亶觀夫票禽之紲隃,犀兕之抵觸,熊羆之挐攫。」也作「牴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