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書面文獻中的用語、詞義等,並對此類文獻作訓釋或校訂工作的學科。我國傳統的小學,大抵均屬於語文學的範圍。
文學批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分析、歸納、綜合、品鑑等方法,對文學作品給予優劣得失的價值判斷。可促進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力,並激發其欣賞力。
兒童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為兒童閱讀而創作的文學作品。文字淺明,富有趣味,適合兒童的年齡、智力、興趣。如兒歌、神話、童話等。
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國父孫中山所著,為《建國方略》主要內容之一,民國八年出版。旨在力斥數千年來陷國人於思想迷津的「知之非艱,行之惟艱」說的謬誤,證明知難行易的道理。
說唱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講說和演唱表現故事情節的民間文學。參見「講唱文學」條。
都市水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市水文學為一整合水資源與人類活動之科學,將古典水文學加以延伸,從社會科學角度思考人、都市與水文的互動關係。在自然地區,雨水經林木及綠地截流,除小部分直接從林木蒸發,大部分滲入地下為地下水。其後以地下滲出水滲出,可維持河川旱季之基本流量。而少部分未被截流的雨水,則以地面逕流排出。因之地表水循環的過程可減少地表逕流,防止水患,維持河川基本流量與一定之蒸發量,以降低氣溫,維持舒適性。
  但由於都市人口的急增,甚至都市擴張形成龐大之都會區,都市地區不僅缺乏林木覆蓋及地面的截流,再因人工構造物及地表不透水層的增加,使蒸發量減少及地下滲透雨水量減少,導致都市氣溫上升、乾燥化與地下水位下降...
鄉土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有地方色彩的文學作品。如描寫純樸的鄉土人物、鄉土故事及具有濃厚鄉土風味的作品皆是。
傷痕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文革後所興起的一股文學潮流。作品主要題材為控訴文革期間四人幫對民眾的迫害。
達爾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爾文所主張有關生物演化(或稱進化)過程的學說。他認為,生物在同種或異種的個體之間作激烈的競爭,又因暴露在環境威脅之下,結果能適應環境者生存,不能適應者滅亡。這種自然淘汰的過程,使生物保存其有利繁衍的適應性,進而促成其遺傳因子,趨向能適應環境的型態演化。也稱為「達爾文主義」。
比較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文學研究的方法。研究一國或一種語言的文學對他國或另一種語言文學的影響,及特殊關係的學術類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