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1.18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回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別人來拜訪之後,自己也親自到對方家拜訪。《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帶了帖子去回拜蕭守備。」《文明小史》第四五回:「等他們來回拜之後,預備兩桌滿漢酒席,送到他們店裡。」也作「回訪」。
乾親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認收乾兒女而與對方家長結成親家。如:「乾兒子的結婚典禮,我這個乾親家怎麼可以缺席呢?」
胸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在胸前的花朵。通常用來辨識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表示喜氣。如:「婚禮上,雙方家長、主婚人、證婚人和介紹人都別著一朵胸花。」
男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男女論及婚嫁時,女方對另一方的稱呼。如:「男方家長」。
過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訂婚後,在結婚前夕,男方送到女方家的禮物。並有通知即將舉行婚禮的意思。
典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鋪。《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他下處自在城外,偶然這日進城來,要到大市街汪朝奉典鋪中問個家信。」《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敝縣別的當鋪,原也不敢如此,只有仁昌、仁大方家這兩個典鋪,他又是鄉紳,又是鹽典,又同府縣官相與的極好,所以無所不為。」
茶花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法國小說家及劇作家小仲馬所著的小說,後改為戲劇,轟動一時。敘述巴黎名妓瑪格麗特與男子亞芒愛戀,因社會禮俗不容,遭男方家長反對,最後造成悲劇的故事。書中真情流露,對巴黎上層社會的生活型態有真切的描寫,為十九世紀的佳作之一。
對門當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門當戶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門當戶對」原作「門戶匹敵」。據《三國志.后妃傳》載,曹丕篡漢稱帝後,立郭氏為皇后。當時郭皇后有個叫做劉斐的親戚,想要藉著自己是皇親國戚的身分,強迫他國人通婚。郭皇后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告誡劉斐說:「親戚們應當從鄉里之中,選擇經濟、地位相當的人家通婚,不可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的身分,就強迫他國人民聯姻。」後來「門當戶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結親的雙方家庭經濟和社會地位相當。
做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聯姻。《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這兩家不肯同方家做親。」
新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婚時,男女兩方家屬的互稱。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三四:「惟大賓或新親過門,則添蝦蟹蜆蛤三四物,亦歲中不一二次也。」《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舅太太自己備了賞,倒像新親一般,辦了個熱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