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92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聚會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精會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襃,字子淵,西漢蜀人。宣帝時,由益州刺史王襄舉薦,得到宣帝的召見,命他作〈聖主得賢臣頌〉(見收於《漢書》本傳)。其中一段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
改弦易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改變做法、方針。參見「改弦更張」條。《隋書.卷七三.循吏傳.梁彥光傳》:「請復為相州,改弦易調,庶有次變其風俗,上答隆恩。」
改絃易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改弦更張」。見「改弦更張」條。01.《隋書.卷七三.循吏列傳.梁彥光》:「請復為相州,改絃易調,庶有以變其風俗,上答隆恩。」更張"> 
改調解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改弦更張」。見「改弦更張」條。01.《宋書.卷二.武帝本紀中》:「臣荷重任,恥責實深,自非改調解張,無以濟治。」 
指日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臺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以帝星(北極星)附近的三臺星象徵三公之位,後以臺席指宰相。《舊唐書.卷一七○.列傳.裴度》:「由是遙聽鼓鼙,更張琴瑟,煩我臺席,董茲戎旃。」《資治通鑑.卷二四三.唐紀五九.敬宗寶曆元年》:「奇章公甫離臺席,方鎮重宰相,所以尊朝廷也。」元.胡三省.注:「宰相之位,取象三臺,故曰臺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