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權宜之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貨志三》:「萬一嬴絀不齊,惟有起剝盤壩,或酌量截留,為暫時權宜之計,斷不可輕議更張。」
霍桑實驗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項。經過五年(1927~1932)的長時間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何種變因有了改變,亦不論何種方式有了更張,女工的工作績效仍有繼續上升的趨勢;而且在沒有嚴格監督的情況下,女工們均渴望上班工作,士氣十分高昂。究其原因是:女工們對被選為實驗對象一事,感到十分光榮。由於在實驗過程中,管理人員的態度比較和藹,領導方式比較民主,所以女工們覺得人格受到尊重。女工們建立密切的人際關係,形成一個團體意識堅強的小團體。實驗者肯接納女工的建言,有時且准許她們自由地改變實驗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女工的智慧及潛能有發揮的機會,因而增加工作效率。 ...
飲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哀到了極點,以致哭不出聲音來。《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飲泣,更張空拳,冒白刃,北嚮爭死敵者。」《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妻因細述貧狀,嗚咽飲泣。」
指日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琴瑟不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施政不當。《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改絃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公不要因此而停止改革,反而要澈底放棄舊路,改行新政,這樣不出三年,就會有好的政聲。這兩個典源一用「更張」,一用「改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改弦易轍」,用來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更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公不要因此而停止改革,反而要澈底放棄舊路,改行新政,這樣不出三年,就會有好的政聲。這兩個典源一用「更張」,一用「改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改弦易轍」,用來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相得益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主要在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
張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盛大顯赫的樣子。唐.柳宗元〈詠三良〉詩:「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
改弦易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從根本改革,重新開始。參見「改弦更張」條。《三國志.卷四八.吳書.三嗣主傳.孫皓傳》:「休以舊愛宿恩,全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亂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