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兀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兀自、獨自。《董西廂》卷八:「誰知今日見伊,尚兀子鰥居獨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這早晚,東方將亮了,還不梳妝完,尚兀子調嘴弄舌。」
內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良家婦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吳大郎上下一看,只見不施脂粉,淡雅梳妝,自然內家氣象,與那胭花隊裡的迥別。」
開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女子出嫁時,需去淨面部的汗毛,並修齊鬢角,改變頭髮的梳妝樣式,稱為「開面」。《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開面,鄭家老兒去喚整容匠。」也作「開臉」。
桃花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隋文帝宮中的梳妝樣式。唐.宇文士及《妝臺記》:「隋文宮中梳九真髻紅妝,謂之桃花面,插翠翹桃華搔頭,帖五色花子。」
坤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締婚,稱女方的家為「坤宅」,男方的家為「乾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辦事的人便打發人到坤宅去打聽,回報說新人正在那裡梳妝呢!」
丟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梳妝打扮。元.劉庭信〈折桂令.想人生最苦離別〉曲:「嬌模樣甚實曾丟抹,好時光誰曾受用?」明.朱權《荊釵記》第三齣:「年華老大雙鬢皤,胭脂膩粉幸丟抹。」也作「抹丟」、「抹颩」、「颩抹」。
女兒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的民間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一至初五,未婚少女皆梳妝打扮,頭簪石榴花;已婚婦女亦歸寧回家看父母,稱為「女兒節」。明.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城東內外.春場》:「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五月.端陽》:「飾小女盡態極妍,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
鏡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婦女的梳妝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窗子前,花梨桌上安著鏡臺,牆上懸著一幅陳眉公的畫。」
妝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女子梳髮化妝所使用的案臺。通常備有鏡子及置物的抽屜。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我且向妝臺邊梳妝一會,收拾齊整。」《金瓶梅》第二八回:「把妝臺放在玩花樓上,那裡梳頭去。」
抹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梳妝打扮。也作「丟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