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4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扁舟,指小船。 (6) 匏尊:以乾匏製成的酒器。匏,音ㄆㄠˊ,一種圓大而扁的葫蘆,晒乾之後可當涉水的交通工具,從中剖開亦可做盛水的容器。尊,酒杯。 (7) 蜉蝣:音ㄈㄨˊ |ㄡˊ。蟲類。體形細狹,狀似蜻蜓而略小。因成蟲生命短暫,約存活一、二天,待交配、產卵後即死亡。故古代每以蜉蝣比喻短暫的生命。
渡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涉水
跋山涉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走長遠路途的艱苦。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七.事實.龍尾道》:「過家上冢,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也作「跋涉山川」、「跋山涉水」。
題外生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節外生枝」之典源,提供參考。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一》1>一向目視雲霄,壁立千仞,則孤負諸聖;一向拖泥涉水,灰頭土面,則埋沒自己。如今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且貴正眼流通。還委悉麼?直饒高步毘盧頂,不稟釋迦文,婢視聲聞,奴呼菩薩底來,也須亡鋒結舌,自餘故是出頭不得。所以道:三世諸佛只言自知,歷代祖師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詮註不及,明眼衲僧自救不了。若據本分草料,猶是節外生枝。不涉化門一句作麼生道?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呂子約書〉其三(據《朱子文集.卷四八》引)、宋.朱熹〈答胡季隨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五三》引)。〔參考資料〕 ■宋.朱...
水遠山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路程遙遠,山川阻隔。宋.辛棄疾〈臨江仙.手撚黃花無意緒〉詞:「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群音類選.官腔類.卷六.繡襦記.催子赴試》:「慮只慮孱弱身軀,怎跋涉水遠山長,且斟量。」也作「水遠山遙」。
航海梯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渡海登山。比喻跋山涉水。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序〉:「金鱗鐵面,貢碧砮之賝;航海梯山,奉白環之使。」也作「梯山航海」。
節外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節外生枝」之典源,提供參考。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一》1>一向目視雲霄,壁立千仞,則孤負諸聖;一向拖泥涉水,灰頭土面,則埋沒自己。如今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且貴正眼流通。還委悉麼?直饒高步毘盧頂,不稟釋迦文,婢視聲聞,奴呼菩薩底來,也須亡鋒結舌,自餘故是出頭不得。所以道:三世諸佛只言自知,歷代祖師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詮註不及,明眼衲僧自救不了。若據本分草料,猶是節外生枝。不涉化門一句作麼生道?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呂子約書〉其三(據《朱子文集.卷四八》引)、宋.朱熹〈答胡季隨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五三》引)。〔參考資料〕 ■宋.朱...
投奔無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處可依靠。如:「戰事連年,他帶著老小四處依親,無奈新人也在逃難,仍然投奔無門。」
臨水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途跋涉或遊覽山水名勝。唐.楊烱〈送并州旻上人詩序〉:「況乎人生天地,嶽鎮東西,良時美景,始雲蒸而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唐.劉禹錫〈酬馬大夫登洭口戌見寄〉詩:「新辭將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也作「登山臨水」、「登山涉水」。
帶雨拖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拖泥帶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拖泥帶水」原本的意思是身上被泥、水沾汙,不利行動。可用於比喻糾纏牽扯。此義可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七.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中記載的一段對答:僧人問寶徹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沒有回答。僧人只好去問石霜禪師,結果石霜禪師回答:「主人勤拳帶累,闍黎拖泥帶水。」這裡「拖泥帶水」是糾纏牽扯,因而無法直探禪的本源之意。另外在《五燈會元.卷三.麻谷寶徹禪師》,也可見到「主人擎拳帶累,闍黎拖泥涉水」這兩句話,只是用字有些不同,其實意思是一樣的,但是這個語義只見於此。後來「拖泥帶水」這句成語,則多用來比喻言辭或行為不乾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