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6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道德規範、道德習俗或道德體系中之道德要求相應不理、有意的忽視、甚至背道而馳的現象,稱做「視道德」。
  視道德的現象常發生於兩種情況:一是社會秩序處於崩潰的狀況,原有的道德約束力量瓦解,許多人為所欲為,不顧及別人的權益,如戰亂、饑荒、疾疫等,使人生出對道德力量的懷疑;二是個人社會化的失敗,不認同社會道德規範,完全以滿足自我欲望為行事及思維之依據,因而譏諷道德,蔑視道德。
  由於道德體系或道德理論不同,對於視道德的具體表現也有不同之認定:如在康德(I. Kant, 1724~1804)的道德理論體系之中,不依從無上命今(categorical imperati...
土地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邊緣的半乾旱及乾旱草原地,雨量稀少,蒸發量大,氣候乾旱多風,草皮一旦破壞,土壤即受到嚴重風蝕,逐漸演變成為沙地帶的現象。此外,人為破壞亦會導致土地沙化,例如土地濫墾、森林濫伐、及河川上游興建水利設施等不恰當的經濟活動,更加速土地沙化。土地沙化後形成沙丘向外擴展、侵佔農田,威脅交通與村鎮。
孤煙直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趙季平作曲,劉鳳學編舞。2000年5月由張列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與新古典舞團於台北市國家戲劇院首演。這齣舞劇係由劉鳳學先編好舞蹈後錄製成錄影帶,再交由趙季平透過舞者肢體變化和節奏運行中的內含韻律配樂。第一幕的六個組合性舞蹈段落採用了多主題呈示的並列寫法,〈第一舞段〉中塤的獨奏部份非常重要。第二幕是戲劇矛盾展開點,也是人性感情充分展現的場次,是全劇的核心,〈悲愴—悼9.21大地震〉,音樂一開始使用了寫實的手法,運用一組打擊樂器的音響組合,來描寫地震的場景,接下來災難後的呻吟,樂句式的音樂動機通過配器的變化多次反覆,這不斷反覆使人似乎感到痛苦在一次次加劇,塤的獨白又一次出現,讓人感到災難中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遠的地方。三國魏.阮籍〈東平賦〉:「沕之域,窮野之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圍場縣及經棚縣克什克騰旗境內,因產松最多,故稱為「松」。也稱為「平地松林」、「千里松林」。
南草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寒。清.龔自珍〈卜算子.江上有高樓〉詞:「翦盡秋花寒,人臥江南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漆漆。形容非常黑暗的樣子,完全看不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昏暗而無法看見者。《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既不知其名字,遠近,故假為之,號曰冥君云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