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掩蓋、掩蔽。如:「遮蓋」、「遮掩」。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生絲織成的絲織品。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唐.陳鴻《長恨傳》:「見一人冠金蓮,披紫綃,佩紅玉,曳鳳舄,左右侍者七八人。」
琵琶別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為唐.白居易〈琵琶行〉一詩中寫琵琶女的故事,後世遂借琵琶指女性。所以用琵琶別抱比喻婦女改嫁。[例]舊小說中常寫到丈夫出外營生多年,婦女琵琶別抱的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指比缶小的取水或裝食物的容器。《詩經.小雅.蓼莪》:「瓶之罄矣,惟罍之恥。」唐.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片、牛骨或金屬等製成的細齒梳子,用以除去髮垢,或插在頭上當髮飾。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耳聾須畫字,髮短不勝篦。」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千呼萬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頻頻呼喚,再三催促。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也作「千喚萬喚」。
嘲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碎、吵雜的聲音。《文選.潘岳.藉田賦》:「簫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鞞𥐪隱以砰礚。」唐.白居易〈琵琶行〉:「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超俗不凡。如:「仙容」、「仙品」、「仙才」。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五陵年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豪俠少年、貴家公子。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一折:「我如今五陵年少,不能彀奪旗撦鼓顯英豪。」
絲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琴瑟與簫管等。泛指樂器。《漢書.卷六四上.徐樂傳》:「金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唐.白居易〈琵琶行〉:「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