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Li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藝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電影的製式。為英語Cinerama的音譯。其方法為利用三臺同步放映機,在一寬闊的弧形銀幕上各放映三分之一的畫面。有六聲道錄放音,予人三度空間的立體感。但由於成本太高,現在所說的新藝拉則是按新藝綜合體的變形鏡頭方法,用單機放映的七十毫米影片。
  〔一六一九年律令〕乃威(Weimar)地區第一部提及國家強迫孩童入學的學校規程(Schulordnung)。
  十七世紀唯實教育鼓吹者拉提克(Wolfgang Ratke, 1571~1635)和他的學生克羅麥爾(Kromayer)為日耳曼的威女爵(Dorothea Maria)建立普及教育的新制度;規定凡年滿六歲的孩童,均須入學至十二歲。與人文主義學者要求密實的學校課程相較,一六一九年學校規程不啻為一課程改革的律令。拉氏反對一次教孩童眾多「無益」的古典語文,主張教語文必須讓孩童學習說話(reden lernen)。基此,所有學校都是方言國語學校,每一個孩童皆得在學校內學習...
德國威共和時期中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威共和時期中等教育,是指第一次大戰結束後至第三帝國(the Third reich)興起前,威共和時期(1919~1933)德國的中等教育。該時期的中等教育是建基在一九二○年新設的四年制基礎學校(Grundschule)之上。此時期中等學校共分五類:(1)文科中學(Gymnasien)或稱大學預科,修業年限九年,主要課程包括有拉丁文、希臘文、德文、數學、歷史、地理、宗教及科學等科目;(2)文實中學(Realgymnasien),修業年限六年,是一種拉丁科學學校,主要課程包括有拉丁文、科學,希臘文為選修,不修希臘文者,則修現代語文;(3)高級實科中學(Oberrealschule),...
瑙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褐色的紋路。清.洪昇《長生殿》第五齣:「你看眼嵌貓睛石,額雕瑙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藏族古典宮廷歌舞。《囊》意為室內歌舞,早期僅供達賴喇嘛及宮廷貴族階層享有,後逐漸豐富發展成為一種由民間藝人表演的歌舞形式。舞蹈分慢板和快板;慢板以歌為主,動作小巧、靈活,常有膝部〈屈伸〉、〈輕踏〉、〈小撩腿〉等舞步:快板以舞為主,腳步靈活多變,節奏強烈,有〈踢〉、〈踏〉、〈跳〉、〈悠〉、〈轉〉等動作,與《堆諧》(踢踏舞)相似。歌舞旋律悠揚古樸,舞曲熱情洋溢、奔放,通常由若干女子表演,伴奏樂器以扎念(六弦琴)、揚琴、京胡、二胡、笛子、串鈴為主,有固定的曲目,著名的曲目有「阿勒洪」。
泰吉哈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座位於印度的亞拉格的廟堂。屬於回教,是印度伊斯蘭建築的代表。此廟是為了紀念一位死去的王妃,於西元一六三○年開始建造,歷經二十年完成。
克西塞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西的雙人舞。1884年於巴西的記載中首次被提及,據說源自《巴突克舞蹈》〔見Batuque〕;至於音樂,根據音樂權威說法,融合了西班牙和美國風格,而節奏則借用Catarete和Embolada(巴西民歌唱法)。1950年,《克西塞舞》以雙人舞形式在一項舞蹈公演會中演出,其修訂形式後來成為歐洲和美國舞廳很流行的舞蹈。1914年至1919年大戰前數年中,在英國《Maxixe Bresilienne》是支著名的社交舞;約於1921年時,昔日在舞蹈公演會的音樂,以更像森巴舞曲(Samba)節奏形式的嶄新姿態出現於巴黎。《克西塞舞》為二拍子中庸速度,有簡單切分音節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紹圖書館(聯合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合國哈紹圖書館的歷史,淵源於1945年舊金山召開的第一次聯合國大會,當時需要一所設備完善、資料豐富的圖書館,供給各國代表們及祕書處工作人員查詢參考之用,因苦於一時無法實現,乃由美國國會圖書館聯合其他圖書館,臨時組成圖書服務,並設立一顧問委員會,擔負起書籍採訪的責任。1950年威爾遜基金會捐贈了一批從1920年到1940年間,國際聯盟出版的有關國際事務的書籍,以擴充館藏。1951年初,圖書館遷移到曼哈頓祕書處的地址,但該建築物並不適合圖書的收藏與服務。直到1959年,大會接受了福特基金會62,000,000美元的捐款,方得建立一座新的圖書館。
  1961年11月新館舍完成,命...
柯娃,阿麗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出生於倫敦,英籍芭蕾伶娜、舞蹈教師與藝術總監,早年進入索恩學院(Thorne Academy),1921年起在倫敦艾斯塔菲娃(Serafiva Astafyeva)所經營的舞蹈學校習舞,爾後隨尼可萊.雷加(Nicholas Legat)與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等名師習舞,1920年在默劇《Dick Whittington》中首度演出兒童的角色,1925-1929年成為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的舞者,1926年晉陞為芭蕾伶娜,1929年在倫敦與蒙地卡羅參加歌舞劇的演出,1931年...
Anaytole Chujoy and P. W. Manchester ED《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1、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