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二心、異心。《荀子.解蔽》:「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惡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指由於過去的惡業所導致的苦果。《三國演義》第一回:「若萌異心,必獲惡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積善有善報,積惡有惡報。」
相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互兼併。《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術聞之,必怒而攻備,公乃明詔劉備討袁術。兩邊相併,呂布必生異心。」
生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懷有異心而有所圖謀。《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三國演義》第三三回:「如不下遼東,可回許都:恐劉表生心。」
二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種心意、異心。《後漢書.卷七二.董卓傳》:「煨猶奉給御膳,稟贍百官,終無二意。」《紅樓夢》第七四回:「王夫人向來看視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無二意,今見他來了,打聽此事,十分關切。」
兩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心、異心。漢.無名氏〈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疑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猜忌疑惑而生異心。《晉書.卷七七.殷浩傳》:「簡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為心膂,以抗於溫,於是與桓溫相疑貳。」《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將軍外託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
他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心、異意。《禮記.檀弓下》:「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於是伍員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專諸,見之光。」
離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心、貳心。《北史.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紀》:「悅果疑其左右有異志,左右不自安,眾遂離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