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個體新的學習經驗干擾對舊經驗的回憶所產生遺忘現象,特別發生於新舊兩種學習內容與性質上,有明顯之雷同與相近時。搬家經驗中經常出現必須更改電話號碼的狀況。最初很難記住新電話號碼,是由於舊號碼時常浮現心中(正向干擾);然而經過習慣與熟悉之後終於能牢記新號碼, 卻發現反而忘記舊號碼一即使過去曾使用那個號碼那麼久(反向干擾)。干擾理論最重要的預測是:當訊息不被新資料干擾時,最能被順利回憶。學生可應用此效果適度處理干擾問題:像是考試前安排作息表(在等待考試期問所需學習或從事其他事情,在性質上十分不同於測驗材枓,避免產生干擾)。 參考...
三豕涉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己」與「三」、「亥」與「豕」字形相近,衛國人讀晉史,乃誤將「己亥涉河」讀成「三豕涉河」。見《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後指文字訛誤或傳聞失實。如:「古來字體多所轉變,三豕涉河之誤,屢見不鮮!」也作「三豕渡河」。
順從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成功依賴的是一致性的一般觀念,和自我知覺理論(self-perception theory)的解釋相近。 低飛球法(low-balling technique)請求順序:小到大 先隱藏部分的請求→同意→透露隱藏代價是較令人反感的技巧,例如手機銷售員可能藉由宣傳手機降價、可舊機換新機的誘人廣告使消費者上門,在客戶決定之後再以某些藉口說明此款手機已不能再以當初同意的合約或價格買下。 以退為進法(door-in-the-Face technique)請求順序:大到小 誇張要求→被拒絕→再提出較合理要求要求者先提出一...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輕一代的學子無法接受上一代所給予的生活意義與行為典範,世代之間無法取得共識,因此轉而尋求年齡、思想相近的同儕團體之認同,在彼此相互影響及採取共同行動的結果下,形成了次級文化。另外,消費能力的提升、大眾傳播媒體與商業廣告的推波助瀾,也會加速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 學生次級文化的特質  依據次級文化的意義,與多位學者的分析(李亦園,民73;何英奇,民74;林清江,民78;陳奎憙,民79,Coleman,1961),可綜合整理成以下數項學生次級文化的特質(引自羅明星,2003):是學校一部份:學校是社會中的次級社會,有其特殊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字體的名稱。相傳為周宣王時史籀所作,筆畫較小篆繁複。據近人王國維先生考訂,籀文當為周秦之間通行於西土的文字,為秦地相近地區所用。[例]籀書、籀文 △大篆
方以類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以類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物以類聚」原作「方以類聚」。此處的「方」有兩解,一解為道,如君子依正道而行,小人依惡道而行,同道者才會相聚;一解為「人」字的訛誤,應為「人以類聚」,意為同類的人會聚集在一起。無論何者,都是同類相聚的意思。《繫辭》可說是《易經》的通論,保留了《易經》諸傳的精神,以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探討了宇宙運行的根本法則。其中有「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一句,意思就是說︰「天下的人同類相聚,天下之物以群相分,性質相近的東西會聚集在一起,若是同於善道則為吉,同於惡道則為凶,因此吉凶就產生了。」後來「物以類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壞人互相勾結。
說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繫聯,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畢終於亥。」段玉裁說﹕「凡部首之先後,以形之相近為次﹔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為次……」《說文》全書十五篇,正文十四篇,共收正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許慎按照不同的表意或表聲偏旁(多數為表意偏旁),把這些篆體漢字分為五百四十部。例如從木(以木為偏旁)的字 ,如楷、梫、桂、棠、杜、槢、樿等,都放在木部。從水的字(以水為偏旁) ,「河、泑、涷、涪、潼、江、沱」等,都放在水部。如此等等,這就是「分別部居」。 評價及貢獻歷代不少學者都曾研究《說文解字》...
同義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不同而語義相同或相近的語詞。凡語義相同的稱為等義詞,不僅認知意義一致,且更在感情色彩或風格特點上亦無差別,如「元音」和「母音」二詞。又如「番薯」和「地瓜」二詞。此類例子極少。絕大部分同義詞屬於主要意義基本相同,但程度、色彩、風格等有別的近義詞,如贊成、同意。
討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座位安排,以圍成圓圈,彼此能看到和聽到的方式安排較佳。3.成員組合,高同質性團體容易因為彼此特質相近,而營造強烈的討論氣氛;而異質性團體,則有較佳的討論成效。4.團體凝聚力,高凝聚力的團體較容易遵守團體的規範。5.溝通型態,可分為分散式的溝通網和中心式的溝通網。6.討論技巧,成功的討論,有賴於主持人和參與者雙方,具備基本的溝通技巧和態度。7.個別差異,教師在分組前,宜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所分析。8.為討論做充分準備,討論教學就像其他類型的教學依樣,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方郁琳,1997b;林寶山,1996。) 優點與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的一種形貌與狼相近的動物。前腳很短,與狼相附而行。[例]狼狽為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