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功敗垂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卒諡獻武。 (2) 淮肥之役:即淝水之戰。東晉時,前秦苻堅大舉南侵,欲一舉統一中國。晉以謝玄為統帥之,孝武帝太元八年(西元383)戰於淝水,大敗前秦之兵,南北分裂之局因而形成。 (3) 勍寇:強勁的外來入侵者。勍,音ㄑ|ㄥˊ,強勁、強大。 (4) 席卷:比喻統一、占領。亦作「席捲」。 (5) 降齡何促:老天賜給(謝玄)的年歲何其短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編織。《莊子.列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八.莊子音義下》:「緯,織也。蕭,荻蒿也。織蕭以為畚而賣之。」
珠圓玉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張文琮1>〈詠水〉詩(據《全唐詩.卷三九.張文琮》引)標名資上善,流派表靈長。地圖羅四瀆,天文載五潢。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獨有蒙園吏,棲偃玩濠梁。 〔注解〕 (1) 張文琮:貝州人,唐高宗時宰相張文瓘之弟。好自寫書,筆不釋手。貞觀中,為侍書史,三遷亳州刺史,為政清簡。永徽中,拜戶部侍郎,出為建州刺史。集二十卷,今存詩六首。
從容不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張守〈再論守并乞豫措置六宮百司府庫劄子〉:「而陛下與群臣專俟守,徐為後圖,則進退周旋,庶幾簡易而不煩,從容而不迫矣。」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新唐書.卷一六二.獨狐及列傳》:「假令居安思危,以備不虞,自可阨害之地,俾置屯,悉休其餘,以糧儲屝屨之資充疲人貢賦,歲可以減國租半。」
兄弟鬩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兄弟雖在家爭吵,但一旦遇有外侮,卻能共同抵。典出《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牆,外其務。」後比喻內部不和睦。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七.誤獻.施允升》:「嘗有羅姓者,兄弟鬩牆,先生要之家,反覆勸譬,聲淚俱下,兄弟遂相抱而哭。」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三國吳名將,個性方正嚴謹,富而好施,長於文章,思慮深遠,有過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議結合劉備來抵曹操,並輔佐周瑜大敗曹軍,為孫權所器重,官拜奮武校尉,轉橫江將軍。 (5) 周瑜:西元175∼210,字公瑾,三國吳舒人。有文武才,輔佐孫策平定江東,為吳水軍都督,敗曹操於赤壁,拜前將軍,領南郡太守。亦稱為「周郎」、「周公瑾」。 (6) 拊:音ㄈㄨˇ,撫、拍。 (7) 吳下阿蒙:比喻學識淺陋的人。見「吳下阿蒙」。
忍辱負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當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遜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彊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1>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 〔注解〕 (1) 尺寸:些微,少許。
束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載,東晉的庾翼,在軍事上頗有才能,因為有他鎮守武昌等地,抵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讓東晉因此能夠偏安江南。當時文人流行清談,盡說些浮誇無據的言論,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眾人佩服,讚美之聲不斷,認為他們才華如此出眾,應該受到重用,給予官職。一向務實的庾翼,對於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厭惡,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讚美這些人,他就會說:「像杜乂、殷浩這樣的人,對待他們應該像對待用不著的東西一樣,先捆起來放在閣樓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來考慮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官職。」後來「束之高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棄置不用。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書.卷一四.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河間公齊》子志,字猛略。少清辯強幹,歷覽書傳,頗有文才。為洛陽令,不避強,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彪言,御史中尉避承華車蓋,駐論道劍鼓,安有洛陽縣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眾官,避中尉?高祖曰:「洛陽1>我之豐沛2>,自應分路揚鑣3>。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鏤自雕。」巒曰:「露枝霜條,故多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俄為從事中郎。 〔注解〕 (1)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