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十一歲從同里薛錫极問古文辭,讀杜詩、歐文務於精熟。十三歲至二十歲,校閱古籍不下二千餘卷。三十一歲結識李宗言,見其兄弟收集不少書籍,便一一借來閱讀。其一生非但經、子、史籍,凡唐宋小說家言也無不搜括。後由博覽轉為精讀。對生平所嗜書,沉酣求索,如味醇酒,枕籍至深。林紓個性急躁,思想極為保守,與當時新文化運動之領袖陳獨秀、胡適等人自然意見相左。林紓崇尚程朱理學,自言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飫粱肉”,但卻又能看清“宋儒嗜兩廡之冷肉,凝拘攣曲局其身,盡日作禮容,雖心中私念美女顏色,亦不敢少動”的虛偽。琴南不諳外語,不能讀外國原著,...
雪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婚姻只是將兩個人綁在一起來承受另一種折磨。在精神上,感情上,兩個人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這一時期,雪萊結識了葛德文的女兒瑪麗·葛德文(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1797年-1851年),他們相愛了,出走至歐洲大陸同游,他們對於愛情和婚姻的理想純潔到連最嚴苛的批評家也無法置喙。雪萊死後,瑪麗為他的詩全集編注。1815年,雪萊的祖父逝世,按照當時的長子繼承法當時在經濟上十分貧困的雪萊獲得了一筆年金,但他拒絕獨享,而將所得財產與妹妹分享。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萊較多創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學以及政治...
曹雪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在被抄家以後,曹雪芹隨家一起遷居北京,曹雪芹曾在「虎門數晨夕」,「虎門」即北京西單牌樓北石虎衚衕的右翼宗學,結識了張宜泉、敦敏、敦誠兄弟等人。關于《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於文獻資料極少,很多問題無法確知,只能存疑。從曹雪芹晚年的好友張宜泉、敦敏、敦誠等人的零星記載,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嗜酒狷狂,對黑暗社會抱傲岸的態度。張宜泉的《傷芹溪居士》雲:「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曹雪芹的詩,有創新獨特之處,風格接近唐代詩人李賀。[2]他的友人敦誠曾贊道:「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
夏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翻譯。1929年翻譯了《母親》,並參與籌備「左翼作家聯盟」,並於次年當選為「左聯」執行委員。期間結識了鄭伯奇、阿英等人。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電影組成立,夏衍任組長,阿英等為委員,從此夏衍開始涉足電影劇本創作。1935年為躲避國民黨搜捕,在一公寓躲藏三個月,並創作出多幕劇《賽金花》。1935-1937年這段時間他創作欲旺盛,完成兩個獨幕劇,一個歷史劇《秋瑾》和著名報告文學《包身工》。1937年他完成了代表劇作之一的《上海屋檐下》。抗日戰爭爆發後,夏衍輾轉各地開展救亡運動,創辦《救亡日報》並堅持了3年多的時間。1940...
畢沙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趣,因此他是所有印象派中最早使用外光做畫的人,他的筆觸使畫面在帶有稠密感的同時不失陽光閃動的感覺。結識秀拉後,一度受點描派的「科學性」所吸引,然而後來感到「科學」侷限了他的想法,最後仍回歸自然與生活,多取材於一般的農村,並未刻意美化,而是捕捉當下看見的感動。此外,畢沙羅是唯一參加過八次印象派畫展的藝術家。[註一] 重要作品<閒談>、<教堂>、<法蘭西劇院廣場>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畢沙羅英文關鍵字:Camille Pissarro 參考資料[註一]陳英德、張彌彌(2000)。畢沙羅。臺北:藝術家。范夢 (1997)。寫實...
朱光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他也初嘗政治的鬥爭 ,在這場鬥爭中,吳淞中學就被打垮了,由夏丏尊的推薦,到春暉中學 教英文,因而結識了匡互生、朱自清、豐子愷幾位好友,因不滿校長的 專制而出走上海,後來陸續也有很多好友趕到,他們和在上海認識的許 多傑出人材,共同成立了立 達學園,宗旨是提出對教育獨立自由的口號,並且在自己籌辦的開明書 店中發行名叫〈中學生〉的刊物,開明書店也就是後來的青年書店,為 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前身,此後,是他一生最大的轉捩點,也是他所有教 育活動的起點。  在立達學園辦起來後,他又考取了官費留英,由於這是一個很好的 機會,於是他興...
窮極無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無趣乏味到了極點。《歧路燈》第四四回:「先二日還往街頭走走,走的多了,亦覺沒趣。窮極無聊,在店中結識了弄把戲的滄州孫海仙。」
鍾阿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局面。1966至1967年間,先後在山西、內蒙、雲南三地插隊,到了山西農村,開始習畫,並與名畫家范曾結識,兩人成莫逆之交。1970年開始寫作,陸續寫成一百篇以<遍地風流>為總名的散文詩;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棋王>,贏得當年中國優秀中篇小獎,後又陸續發表<樹樁>、<傻子>、<樹王>、<孩子王>等作品。曾獲義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 觀點鍾阿城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美學》到中國的《易經》、儒學、道家、禪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與父親...
劉獻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斯同之薦,北上應徐乾學聘,入京參明史館事,其主要工作為增訂《明史‧曆志》稿,從此他在京師住了四年,結識當時名聞遐邇的學者,如王源。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獻廷四十四歲,於七、八月之際,溯江西行。冬天時,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馬茹儀鳳(字紫廷)延之署中過年。翌年正月十八日,開始遊南嶽,此遊得識王夫之,並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四月,獻廷由昭陵(即湖南昭陵,在株洲南三十公里湘江東濱)。冬至日到湖南,於此寫下許多有關當地風土人情的文字,直至翌日四月始離此東歸。經過漢陽時受到漢陽令張壽民的款待,但張氏絕口不提復...
一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乾脆、索性。《三國演義》第二七回:「想他去此不遠,我一發結識他,做個人情。」《紅樓夢》第三三回:「不如趁今日一發勒死了,以絕將來之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