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冶性情,宣洩苦悶。《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
壽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壽酒用的酒杯。亦借指壽酒。《文選.潘岳.閑居賦》:「壽觴舉,慈顏和,浮杯樂飲,絲竹駢羅。」唐.司空圖〈楊柳枝壽杯詞〉一八首之一八:「年年織作升平字,高映南山獻壽觴。」
未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尚未改變。《文選.潘岳.笙賦》:「故絲竹之器未改,而桑濮之流已作。」《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和尚便是響馬賊頭趙大,披著頭髮,兩隻怪眼,兇像未改。」
有勞有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動和逸樂調配得當。唐.歐陽詹〈魯山令李胃三月三日宴僚吏序〉:「歌發其所自和,舞登其所自樂,窮八珍,竭千鍾,強發揚,課絲竹,則有勞有逸,豈合歡之意歟!」
甬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浙江寧波及上海一帶的劇種。最初係由寧波業餘性質的客串班演唱民歌發展而來,劇目多取材於農村城鎮生活瑣事。曲調口語化,內容生活化為其特點。伴奏流暢華美,具有江南絲竹及四明南詞的音樂風格。
解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口而笑。南朝宋.鮑照〈代東門行〉:「絲竹徒滿坐,憂人不解顏。」唐.鄭谷〈訪題進士孫秦延福南街居〉詩:「多病久離索,相尋聊解顏。」也作「解頤」。
擊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甌,瓦盆。擊甌是一種唐代盛行的娛樂,即在瓦盆中分別加入不等的水量,利用箸來敲擊,以和節拍。唐.皇甫枚《飛煙傳》:「善奏聲,好文墨,尤工擊甌,其韻與絲竹和。」
窮極其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音樂精妙到極點。唐.無名氏〈巴西侯傳〉:「既坐,飲酒命樂,又美人十數,歌者舞者,絲竹既發,窮極其妙。」也作「窮妙極巧」、「窮極要妙」。
今愁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感慨極多。唐.白居易〈題靈巖寺〉詩:「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
八音聯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北平絲竹音樂的一種演奏法。由八人團坐,各執不同的絲竹樂器,交錯演奏。如一人自彈琵琶,左側者替其按擫音位,己之左手為右側者鼓洋琴,餘皆仿此。此技現今猶存,係五人合奏,稱為「五音聯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