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錦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街道〉,他對現實的敏銳,則讓他寫出〈突襲者〉、〈囊芭〉等尖銳現實諷刺的作品。進入90年代以後,成為新聞人,政論、時論文章,逐漸蓋過他的文學風華。吳錦發創作文類包含論述、詩、散文及小說,1977年後以小說為主。吳錦發以社會學家犀利的眼光,透視臺灣社會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種種危機,故時而有歡笑悲傷的親情,時而有愛慾掙扎、纏綿悱惻的戀情,同時他的小說也見證了臺灣社會變遷中,城鄉衝突與倫理的迷失,並強調本土歷史文化的自尊。小說內容銳利深刻,描寫人物內心世界細膩感人,擅長以電影手法處理小說場景,且有強烈的歷史感覺和濃厚的人道關懷。曾...
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名流、聞人、名士
凝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神貫注的聽。唐.李子卿〈聽秋蟲賦〉:「瞪視凝聽,傷如之何!」《聊齋志異.卷九.佟客》:「近壁凝聽,但聞人作怒聲。」
人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簫聲。《莊子.齊物論》:「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
木槁灰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1>乎﹖形固可使如槁木2>,而心固3>可使如死灰4>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注解〕 (1) 居:猶「故」。何居乎,猶「何故乎」。 (2) 槁木:乾枯的木頭。槁,音ㄍㄠˇ。 (3) 固:堅定。 (4) 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比喻頹喪或枯寂。
平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小說,以輕盈的態度直指事物的核心,具較強的思辯性,因此她是知識性文學的代表者之一。不僅如此,身兼新聞人、文化人、政治評論家及小說家等多重身份,她小說結構和形式向來是評論者最稱頌的部分。責任編輯:109602123
孫叔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蒍賈之子。兒時於路上見兩頭蛇,聞人言,見此蛇者必死,自以為將死,而恐後人見之又死,乃殺而埋之。及長,性恭儉,代虞丘為楚相,施教導民,三月而楚大治。彼曾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不以得失為意,史稱循吏。
跫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時的腳步聲。《莊子.徐无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者乎。」
萬籟俱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萬籟俱寂」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據《全唐詩.卷一四四.常建》引)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逕1>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2>此都寂,但餘鐘磬3>音。 〔注解〕 (1) 竹逕:竹子夾道的小路。竹,一作曲。逕,通「徑」。 (2) 萬籟:指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籟,本指管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莊子.齊物論》有「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之語,借「籟」為一切聲音的總稱。 (3) 磬:音ㄑ|ㄥˋ,佛寺禮佛時所敲的銅製樂器。中空,形狀像缽。僧人敲擊用以表示活動的開始或結束。
人語馬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聲喧譁,馬匹嘶鳴。形容喧鬧嘈雜的情景。《三國演義》第六七回:「夏侯淵一軍抄過山後,見重霧垂空,又聞人語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馬行動。」《孤本元明雜劇.五馬破曹.第三折》:「大小三軍,收拾什物,不許人語馬嘶。」也作「人喊馬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