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1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行收取、取用。如:「佐料自取」、「如果需要說明書,請自取。」漢.揚雄〈長楊賦〉:「縱禽獸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上親臨觀焉。」《魏書.卷六○.列傳.韓麒麟》:「凶徒姦黨,迭相樹置;高官厚祿,任情自取。」
南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北在上,南在下,故向南行進稱「南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離,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晉書.卷六二.列傳.劉琨》:「時東嬴公騰自晉陽鎮鄴,并土饑荒,百姓隨騰南下。」
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唐代的一種伎藝。表演時以歌詠為主,並穿插舞蹈。《新唐書.卷一一九.武平一傳》:「始自王公,稍及閭巷,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質,詠歌蹈舞,號曰『合生』。」
流言飛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意思。 「蜚語」則是出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有一次他問龐煥說:「我曾經聽飛語流傳說:『百戰而能得勝,不是最好的;不戰而能得勝,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呢?」這裡的「飛語」指的是沒有根據的言論,同「蜚語」。後來這兩個典源合成「流言蜚語」,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
胡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對北方異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漢書.卷六八.金日磾傳》:「日磾既親近,未嘗有過失,上甚信愛之,賞賜累千金,出則驂乘,入侍左右。貴戚多竊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也稱為「胡人」。
2.胡人的孩童。唐.高適〈營州歌〉:「虜酒千鍾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唐.李益〈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六州胡兒六蕃語,十歲騎羊逐沙鼠。」
喪馬之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塞翁失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邊塞附近有個善於養馬的人,一天,他的馬忽然逃到胡地去了。鄰人們都前來安慰他,他父親卻不在意地說:「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怎知不會帶來什麼好運,正是我們的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走失的馬居然帶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鄰人都來道賀,但是他父親卻說:「這也不必太高興,怎知不會是災禍的前兆呢!」果然不久老翁的兒子,在騎馬時跌斷了腿。鄰人又趕來慰問。老翁說:「腿跌斷了,怎知不是我們的福氣呢!」過了一年胡人入侵,當地年輕人都被召去作戰,十分之九的人不幸戰死;老翁的兒子卻因為瘸腿,保全了性命。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或「塞翁失馬」,用來比喻因禍得福。
安祿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57)唐營州柳城人(今河北省舊永平府境)。胡人,本姓康,初名阿犖山,又作軋犖山。忮忍多智,善臆測人情,通六蕃語。天寶末,以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舉兵反,陷洛陽,入長安,稱燕帝,尋為其子慶緒所殺。
常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恆久。《資治通鑑.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六年》:「胡人不能常久,無他故也。」《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我們舅太太合親家太太,更可以和你常久同居。」
趙武靈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國國君。名雍,生卒年不詳。為方便與胡人作戰,教百姓改襲胡服騎射,陸續攻滅中山國、林胡、樓煩,國勢大盛。在位二十七年,後因長子安陽君作亂,被困於沙丘宮餓死。諡武靈。
賈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經商的胡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伏波類西域賈胡,到一處輒止,以是失利。」《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只見一個人長身闊膀,黑面虯髯,好似西洋賈胡一般走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