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9.825 ms
共 3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黑樹蔭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樹蔭蝶 Melanitis phedima polishana 雄蝶翅背面為褐色至深褐色,前翅靠近翅尖處一至兩個小白點,後翅背面近外緣處有兩個小白點,翅腹面為褐色及深褐色雲紋,在中間形成較明顯的褐色帶,前後翅外緣各有數個不明顯的眼紋。雌蝶翅外緣突起較為明顯,翅背面顏色較雄蝶淡,靠近翅端有黃色斑、黑色斑及白色斑,後翅外緣有約四個白點,翅腹面斑紋跟雄蝶相似,前翅靠近翅端有一個白斑。此種蝶在秋季發生的個體有較明顯的翅緣突起。幼蟲寄主為禾本科的芒草、颱風草、柳葉箬、巴拉草、象草及台灣蘆竹等。雌蝶將卵產在葉背,一至數粒排列成行,幼蟲有群居性,受驚嚇會捲起身體,棲息於葉背,化蛹於葉背主脈處或其他隱蔽處。...
|
官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制中,凡職官有勛勞於國家或因公死難,其子孫得有授官的資格。唐.杜佑《通典.卷一六五.刑三.刑制下》:「無蔭犯罪,有蔭事發,並從官蔭之法。」
|
勛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孫藉祖先功業而得的官爵。《文選.任昉.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臣門籍勛蔭,光錫土宇。」
|
白條斑蔭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條斑蔭蝶 Penthema formosanum翅底色為深褐色至黑色,並佈滿許多白色的斑紋。雌雄無明顯差異,但雄蝶另有一黑化型,其中室及周圍不具有條狀斑,僅偏外緣處有白色斑點,可以清楚和雌蝶區分。幼蟲以禾本科的綠竹、鳳凰竹、桂竹等為食,幼蟲及蛹皆擬態成乾枯的竹葉狀。本種是蛇目蝶亞科中體型最大的,雌蝶將卵單獨或多粒產在寄主葉背及莖上。成蟲棲息在竹林或陰濕的樹林邊緣,喜愛吸食腐果及樹液,也會吸食動物排一或尿液。台灣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皆有分佈,中國華南地區以及中南半島亦有亞種分佈。
|
蔭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比較香濃的醬油。
|
蔭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以遮蔭的設計。多以板條、塑膠布、密質網材料做成,可以降低溫度及保護喜陰性的植物。
|
玉山蔭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山蔭蝶 Zophoessa niitakana (Matsumura, 1906),亦稱玉山幽眼蝶、玉山黛眼蝶。本種屬中小型蛺蝶,雌雄蝶外型差異不大,翅背面底色為濃褐色,前翅具有黃褐色斑紋,後翅近外緣具有約四枚暗褐色圓斑依序排列,近肛角處有一枚眼狀紋。翅腹面綠褐色,前翅有鮮明的黃白色斑,近頂角處有一枚小眼狀紋,後翅近外緣處具約六枚大小不一的眼狀紋,沿翅緣依序排列,內側有三條粗細長短不一的不規則黃白色線斑。本種在台灣無其他近似種類。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中高海拔山區,4~11月可見成蟲活動訪花。目前已知的食草記錄為禾本科 (Poaceae) 的玉山箭竹 (Yush...
|
台灣黑蔭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黑蔭蝶 Lethe butleri periscelis (Fruhstorfer, 1914) Lethe butleri periscelis (Fruhstorfer, 1914) 台灣黑蔭蝶,亦稱巴氏黛眼蝶。 中型蛺蝶,雌雄外型相似,但雌蟲的體型較大且翅形較圓。本種的翅形與台灣產其他同屬的種類不同,乍看之下易誤認為Mycalsis屬的種類,但本種的腹面中央沒有一條連貫前後翅的淺色縱紋,可以此作為區別。前翅背面黑褐色,近外緣有一或二枚模糊的眼狀紋;後翅背面亦為褐色,近外緣中央有兩枚模糊的眼狀紋。翅腹面底色較淺,外緣有明顯的眼狀紋,以後翅前緣的眼紋最大。 臺灣產亞種目前被視為特有亞種,...
|
玉帶黑蔭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the verma cintamani Fruhstorfer, 1908 玉帶黑蔭蝶,亦稱玉帶黛眼蝶、白帶黑蔭蝶。 本亞種屬中型蛺蝶,前後翅背面為深褐色,前翅中央有一條白色斜帶,由前緣沿伸到近後緣處。翅腹面底色亦為深褐色;前翅的白色斜帶位置與背面相同,近頂角處有兩枚小眼紋;後翅外緣有6枚大小不一的眼紋,沿翅緣依序排列,腹面中央還有一對淡紫色線紋。雌雄蝶外型相似,但雌蝶翅形較圓。本種與大玉帶黑蔭蝶 (L. mataja Fruhstorfer) 相似,但本種體型較小,後翅無明顯的短尾突,且腹面中央有一對淡紫色線紋。 本亞種已知的幼蟲食草記錄有禾本科 (Poaceae) 的散穗弓果黍 (Cy...
|
蔭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水灌溉田地。例:水庫完工後,這所在个耕種人蔭田就較方便哩。(水庫完工後,這地方的農夫引水灌溉田地就比較方便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