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72.6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端紫幻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蛺蝶。軀體黑褐色,腹側散佈白點。前翅翅端圓弧形;前緣弧形。後翅外緣波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沿外緣有小白點列,內側有白點列。後翅常泛紅褐色。雌蝶前翅有強烈藍色金屬光澤。雌、雄蝶均可能於後翅有白帶,前翅翅端也時有白紋。翅腹面底色褐色,沿外緣有似翅背面之白點列,後翅Sc+R1室近中央有一白紋。緣毛黑白相間。
白裳貓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蛺蝶。軀體背側淺黃褐色,中央隱約有一黑褐色縱線,腹側白色。前翅三角形。後翅扇形。翅背面底色橙黃色,雌蝶有時基半部泛白色。翅面布滿黑褐色斑點,中室內有四枚黑褐色圓斑。翅腹面斑紋似翅背面,黑褐色斑點較小,後翅內側有一白斑,其餘翅面底色橙黃色。緣毛黃褐相間。
閃電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閃電蛺蝶 Euthalia irrubescens fulguralis (Matsumura, 1909) Euthalia irrubescens fulguralis (Matsumura, 1909) 閃電蛺蝶,又稱閃電蝶、暗翠蛺蝶、紅裙邊翠蛺蝶、閃電綠蛺蝶、紅玉翠蛺蝶 特有亞種。中大型蝶種,雄蝶前翅長約32mm,雌蝶約41mm。 一年有三至4個世代,成蟲發生期主要在6-8月,分布在平地及低海拔山區。 幼蟲主要取食桑寄生科(Loranthaceae)之大葉桑寄生(Scurrula liquidambaricolus)及李棟山桑寄生(S. ritozanensis)(李&王,1997)。...
國姓小紫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姓小紫蛺蝶 Helcyra plesseni (Fruhstorfer, 1912) Helcyra plesseni (Fruhstorfer, 1912) 國姓小紫蛺蝶,又稱普氏白蛺蝶、台灣白蛺蝶。 台灣特有種,中型蝶種,雄蝶前翅長29mm,雌蝶32mm。 成蝶發生期為每年3月至6月及7月至9月,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000公尺的山區,偶而可在2000公尺的山區發現其蹤跡,在台灣東北部的海岸也有族群分布。 幼蟲的寄主植物為榆科之沙楠子(Celtis biondii)。成蝶喜愛吸食腐果、動物屍體,雄蝶具有強烈的領域性。
雌紅紫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紅紫蛺蝶 Hypolimnas misippus 雌蝶翅背面及腹面皆擬態成樺斑蝶,外型和雄蝶完全不同,雄蝶翅背面黑色,前翅中央及尖端各有一塊泛藍色金屬光澤的白斑,後翅背面中央也有相同光澤的大型白斑,前後翅腹面為黃褐色,白斑位置略同,但後翅的擴大成帶狀。幼蟲寄主為馬齒莧科的馬齒莧及車前科的車前草,雌蝶將數粒卵產在寄主的莖葉上,幼蟲棲息在寄主附近或地面,化蛹也在附近隱蔽處。成蟲主要發生在7月,常出現在日照充足處,如農耕地或郊區路旁,訪花、吸食府果或吸水,雄蝶具強烈領域性。全島平地至海拔700公尺山區可見,除台灣外,中國南部、東南亞、澳洲北部及非洲馬達加斯加亦有分佈。
黃襟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蛺蝶。軀體背側暗褐色,腹側白色。前翅前緣弧形。後翅外緣稍波狀。翅背面底色棕褐色,翅面外側有黑色線紋,中央偏外側有黑色點列,內側有黑褐色線紋及線紋。前翅翅端黑色,內有黃色小點。前翅中央有邊緣不規則的黃色寬斜帶,中室內有兩枚黑褐色鏤空紋。翅腹面底色暗黃色,前、後翅面中央均有排成斜列之褐色鏤空弦月紋,外側有一列黑褐色點列。翅面內側有黑褐色曲折線紋。翅基有數只黑褐色小紋。緣毛褐色。
黃斑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斑蛺蝶 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1908 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1908 黃斑蛺蝶,又稱雌黑黃斑蛺蝶、黃胡麻斑蛺蝶、櫟繚斑蛺蝶、東方帥蛺蝶、帥蛺蝶、燦蛺蝶。 特有亞種。中型蝶種,雄蝶前翅長約33mm,雌蝶約41mm。 本種一年約有三個世代以上發生,在台灣,4月到11月可見到成蝶飛行。幼蟲主要取食殼斗科之青剛櫟、赤柯。雌蝶會將卵產於其他昆蟲(如象鼻蟲)捲曲葉片遺留的蟲巢。
黃鉤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蛺蝶。軀體背側黃色,腹側黃白色或褐色。前翅前緣弧形,外緣M1脈末端突出成角狀,CuA1脈末端也突出成角狀。後翅M3脈末端突出成角狀。翅背面底色黃色,綴有黑色斑點與線紋。沿外緣有線紋,翅面黑色斑點曲線排列,外側斑內常有藍白紋。中室端及中室內有數只黑斑。翅腹面底色黃色、黃褐色或紅褐色,表面有濃淡不一暗褐色斑紋。後翅中室端有細小銀白色鉤狀紋。緣毛白色,翅脈端暗褐色。
馬拉巴綠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thalia malapana Shirôzu & Chung, 1958 馬拉巴綠蛺蝶 展翅寬75~88mm,外型與甲仙綠蛺蝶(Euthalia hebe kosempona Fruhstorfer, 1908)近似,但本種體型較大,前翅白色斑點帶與後緣之間有兩個白色斑(雌蝶為一個白斑),後翅前翅至中央有一白色縱斑,甲仙綠蛺蝶則是兩個白色斑點。 成蟲主要發生期為5~7月,分佈於中部中低海拔山區,如中橫公路等。
姬紅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姬紅蛺蝶 Vanessa cardui外型與紅蛺蝶相似,但後翅背面為黃褐色及黑褐色斑蚊,且後翅背面色彩較亮,外緣處更有明顯的眼紋,得以和紅蛺蝶區分。寄主植物為菊科的艾草、鼠麴草、小薊、及蕁麻科的青苧麻。雌蝶將卵產在全日照區的寄主植物嫩芽上,幼蟲會吐絲築蟲巢。雄蝶具有領域性。成蟲主要發生在6月,數量較紅蛺蝶少,常出現在海拔2000公尺亞以下的山區作日光浴、紡花或是在濕地吸水。除台灣外,整個東南亞地區、中國大陸、喜馬拉雅山區亦有亞種分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