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4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演進行到一個段落,暫時停止以供表演者及觀眾休息,或更換舞臺布景等的時間。如:「中場除了有緩和觀眾情緒的功用外,還兼具社交功能。」「觀眾有的利用中場時間去上廁所,有的則是到販賣部買飲料解渴。」
弄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雜技。表演者把幾個球拋上空中,再用手接住,弄出各種花樣。《莊子.徐无鬼》:「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巧技承蜩與弄丸,當前賣弄許多般。」
鼓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說唱藝術。表演者自擊鼓板以說唱。參見「打鼓說書」條。
吞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傳統雜技之一。表演者將長劍直插入喉嚨,循食道,抵胃。《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梁有長蹻伎、擲倒伎、跳劍伎、吞劍伎,今並存。」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二.藝能.雜戲》:「雜戲之技,層出不窮,如立竿、吞劍、走索、……一時難以盡記。」
跳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傳統雜技表演。表演時將幾把小劍,順序拋向空中,然後一一用手接住,周而復始,不使落地。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角觝萬夫,跳劍尋橦,蹴球踏繩,舞於竿頭者,索氣沮喪,逡巡不敢入。」
抓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指演藝人員於表演時,依觀眾或同演者的行動、態度,臨時編出有趣的動作或臺詞,以逗笑觀眾。
隔壁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口技表演。表演者在帷帳內作數人聲及鳥獸叫聲等,觀眾隔著簾幕聆聽。
評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曲藝。是一種全靠嘴說的個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摺扇、一塊驚堂木將歷史演義和章回小說的故事,敘述得活龍活現。評書的場所,初在農村露天空地,後在茶館裡。
團體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集體表演的體操。具有一定主題思想,讓表演者按規定做各種體操或舞蹈動作,或進行隊列變化,或組成各種圖案。
鼓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舊時的說唱藝術。由表演者一面擊鼓板,一面唱說故事。參見「打鼓說書」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