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18.4396 ms
共 3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坐井觀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在井底仰望天空。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語出唐.韓愈〈原道〉。
|
目光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目光短淺,見識狹窄。[例]我看他目光如豆,只顧眼前利益,不可能有美好的遠景。
|
不欺暗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想到還有另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現在多了一位賢臣,難道不值得慶賀嗎?」 衛靈公一聽,很佩服南子的見識,將酒一飲而盡,笑著告訴她真相。雖然還沒找到第二個賢臣,從此卻更加敬重這位賢妻。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不愧屋漏不侮暗室不欺闇室2. 相反詞暗室可欺 五、例句 我做事不欺暗室,不怕人議論。
|
狡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詭變多詐。《西遊記》第二五回:「這潑猴,雖是狡猾奸頑,卻倒有些孝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卻是為他有錢財使用,又好結識那一班慘刻狡猾沒天理的衙門中人。多只是奉承過去,那個敢與他一般見識。」也作「狡獪」。
|
駭人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駭人聽聞」原作「駭人視聽」。隋朝王劭,知識廣博,為人稱道。曾擔任著作佐郎一職,將近二十年,陸續撰寫過《齊誌》、《齊書》、《平賊記》,但因文章用字遣詞鄙陋粗俗,內容又多超出常軌、不合法度之處,讓人見了十分震驚,被有見識的人所輕視。後來「駭人聽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令人聽了十分震驚。
|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認為公孫龍就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這樣以管窺天、以錐指地是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的玄妙之處,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就像邯鄲學步,非但沒有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公孫龍聽了魏牟的話後,「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意思是說嘴巴張開而合不攏,舌頭舉起卻放不下,也就是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典源又見《莊子.天運》。內容敘述孔子與老子討論「仁義」,孔子聽了老子博大的見解後,「口張而不能嗋」(嗋,音ㄒㄧㄝˊ,合、閉。)意思是說嘴巴張開閉不起來,不知如何回答。後來「張口結舌」這句成語就從莊子「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
|
自投羅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方纔我安驥只為自己沒眼力、沒見識,誤信人言,以致自投羅網,被那和尚綁上,要取我的心肝。」
|
夏蟬不可語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見識短淺,不能與之談大道理。出自莊子 秋水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
|
一事無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紅樓夢》第一回:「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
|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親身經歷就不能增長一些見識,是說經驗能使人增長智識。《紅樓夢》第六○回:「小蹄子,你走罷。俗語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該來質問著我。」《官場現形記》第三五回:「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已是過去的事情,也不用談他了。」也作「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