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宿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出《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指隔夜的諾言。唐.陳子昂〈堂弟孜墓誌銘〉:「故言不宿諾,行不苟從。」
信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實的遵守。如:「為了信守諾言,我決定幫助他。」
復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毛皮之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春秋時代,晉國公子夷吾因為在國內受到了迫害,就求助於秦國,並且答應秦國,等到他當上國君的時候,一定會割讓五座城鎮來當作酬謝。後來,夷吾真的當上了晉國的國君,成了晉惠公,但他卻沒有實踐這個當初的諾言。不久,晉國鬧飢荒,晉惠公和秦國商議買糧,秦國並沒有計較他的背信,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到了第二年,變成秦國的收成不好,向晉國買糧,晉惠公這時反而不願意幫忙了,大夫鄭慶勸他不要這樣,說做國君的若不講仁義,就很難保住自己的國家。可是大臣虢射卻認為,既然違背了諾言
寡信輕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容易之處開始,而大事也都是從小處發起。因此聖人不會等問題變大後才去處理它,因此總能成大事。輕易許下諾言的人一定很難守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就會常常遭遇困難。所以聖人不會看輕任何事,做事嚴謹仔細,然後就不會有困難的事發生了。後來「輕諾寡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輕易答應別人的請求,卻很少實踐諾言
皮毛之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夷吾允諾事成之後,割讓五座城池給秦國。後來,他果然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當了國君,稱晉惠公,但沒有履行諾言割城。 不久,晉國遭到災害,糧食歉收,晉惠公向秦國商量求購糧食。 秦國沒有因他背約失信而拒絕,仍然答應了他的要求。 不料過了一年,秦國也鬧飢荒,派人到晉國去求購糧食。晉惠公卻幸災樂禍,不答應秦國的要求。大夫慶鄭聯繫到以前的事,對晉惠公這種做法不滿,氣憤他說:“背棄秦國的恩惠,對秦國發生災害感到高興,這是不道德的;貪愛自己的東西,不肯救濟別人,從而激怒鄰國,這對晉國有什麼好處呢?”晉惠公的舅父、大夫虢射說:“早先我們晉國...
打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為丟臉、出醜。[例]才許下的承諾言猶在耳,怎麼就反悔了,真是才說嘴就打嘴!
重睹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三夫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人成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魏策二》載,戰國時代,各國彼此互相攻伐,往往造成國勢衰弱,民不聊生。有些國家為了避免長年戰爭,便和其他國家簽訂友好條約,互相結為同盟,不再互相攻打。為了表示自己絕對會信守諾言,還會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太子便被送往趙國作人質,魏王還派大臣龐葱隨行。龐葱知道朝廷之中經常有謠言中傷自己,這次前往趙國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回來,他害怕魏王會聽信這些謠言,就在臨行之前去找魏王,說道:「大王,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告訴大王,大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龐葱又問:「如果有第二個人說大街上出現了...
山海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假使黃河乾涸,窄如衣帶;泰山崩壞,小如礪石(磨刀石)。你們的官爵才會變動。這是漢高祖向眾功臣許下的諾言,保證他們現在受封的爵位土地會世代相傳,絕不撤銷。所以唐代的司馬貞寫劉邦:「起沛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就是描述這段以黃河、泰山為喻的誓言。後來「海誓山盟」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將「河」換為「海」,同樣是指誓約如山海般堅固持久,永恆不變。後世多用在男女感情約定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