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2.01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拜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謝別人的贈予。《禮記.玉藻》:「大夫拜賜而退,士待諾而退。」宋.宋祁〈九日侍宴大清樓〉詩:「省收行步玉,拜賜儼華裾。」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深藏簡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居簡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
梅蘭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3~1961)名瀾,字畹華,祖籍江蘇泰興,當代京劇名伶。生於北京梨園世家,早期從吳菱仙、秦稚芬習青衣旦角,以天賦特優,技藝絕倫,馳名全國。爾後對旦角唱腔、念白、音樂、服飾、舞蹈等進行革新創造,為旦角表演藝術另闢新路,在京劇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曾三度出國,前往日、美、前蘇聯及歐洲各地表演,美國洛杉磯波摩拿學院及南加州大學均贈予文學博士榮銜。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赴湯投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驩欣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歡欣鼓舞」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據《蘇軾文集.卷四八》引)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有田者不敢望以為飽,有財者不敢望以為富,惴惴焉恐死之無所。然皆聞見所熟,以為當然,不知天下復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釋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1>之中。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2>,愈3>於千金,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注解〕 (1) 陷阱:指禍害、災難。 (2) 簞瓢之饋:指微少的贈予。簞瓢,音ㄉㄢ ㄆ|ㄠˊ。簞,竹製的盛飯器具。瓢,由葫蘆做成的舀水器。饋,音ㄎㄨㄟˋ。 (3) 愈:勝過。
不可擢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後,范雎故意穿得破破爛爛,假扮成一個卑下的傭人來相見,須賈看到他雖然沒死但生活窮困,竟然大表憐惜地贈予一件袍子。待范雎離開後,須賈才從旁人口中得知,這個昔日遭他陷害的人其實就是當今秦相張祿,須賈又是驚訝,又是惶恐地趕緊登門謝罪。他一到范雎的府第前,便把上衣脫掉,從門口一路膝行至范雎跟前,以頭叩地說:「我萬萬沒想到您能夠登上如此高位,我自知罪該萬死,今天是生是死就由您決定吧!」范雎故意反問:「你有多少罪狀啊?」須賈回道:「我的罪狀太多了,恐怕即使把頭髮全部拔下,都還不夠用來計數我的罪行。」後來「擢髮難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罪狀極多,難以計數。
印光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洋兄弟煙草公司創始人),為之詳細解說淨土法門,簡氏兄弟乃從此發心皈依佛門淨土宗,以後又將其私宅南園施贈予上海佛教淨業社作基址,即是後來覺苑所在。自一九一八年以來,印光法師在上海校印淨土宗書近百種,印行數達十萬冊。一九三0年法師離開普陀山到蘇州報國寺閉關,又將經書流通處弘化社自滬遷蘇。一九三七年冬,蘇州淪陷,法師移居吳縣靈巖山寺。監院妙真和尚遵從大師指示,將靈巖山寺改建為十方專修淨土道場。後兩年,《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印行出版,印光法師親自作序。一九四0年(民國廿九年)夏曆十一月初四日印光法師圓寂於靈巖山寺。印光大師的一生,...
聲色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動聲色」原作「不發聲色」。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氣勢宏偉、融會古今,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為學高識廣,曾任國子博士,相當於今天的國立大學教授,頗負盛名。當時的中書令許國公贈予太尉韓公神道碑,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為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時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只就法律論斷,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如《水滸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