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投擲。《戰國策.燕策三》:「(荊)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傳》:「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刻。如:「立刻」。《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傳》:「劍堅,故不可立拔。」
一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的大事我已無能為力,但我願向您推薦一個人,我的好朋友荊坷,他能夠承擔這個重任。後來,太子丹結交了荊,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後行刺以失敗告終。出處《史記•刺客列傳》 解釋 原形容良馬跑得很快。後比喻進步神速或事業發展得很快。 詞意 相似:突飛猛進、日新月異、與日俱增相反:老牛拖車 例句 電子產品發展一日千里,汰舊更新的速度快得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古代五音之一。《呂氏春秋.孟冬紀.孟冬》:「其蟲介,其音羽。」晉.陶淵明〈詠荊詩〉:「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詩經.豳風.七月》:「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傳》:「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依次排比。如:「排列」、「陳列」、「列隊」。晉.陶淵明〈詠荊詩〉:「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自暴自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名,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 著有《孟子》七篇,由弟子輯錄而成,共十四卷,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在〈離婁〉章中,孟子提到言行背棄仁義的人,就是自己害自己。孟子說:「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談論仁義道理,不值得和自我放棄的人一起共事。說話違背禮義的人,是在蹧蹋自己。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愛,行事以義為準則,那就是自己放棄自己。仁,就像是一間很安全的房子;義,好比是正大的道路。拋棄安全的房子不住,捨棄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真是可悲啊!」後來「自暴自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自甘墮落,不求上進。
心悅誠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名,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在政治方面,他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在《孟子.公孫丑上》載有:孟子認為,假借仁的名義而用武,這叫做「霸」;要完成霸業,必須有大國作基礎。用美德來推行仁政,這叫做「王」;要完成王業,不必等到國家強大。因為施行王道,以德服人,所以商湯只有七十方的土地,文王只有一百方里的地,就成功了。用武力來征服人,被征服的人不是從心裡服從,只是因為力量不足;用道德仁義使人服從,那些歸順的人是內心裡感到喜悅而且誠意歸服,就像孔子的眾多學生信服孔子那樣。後來「心悅誠服」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中心悅而誠服也」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驚惶、驚駭。《戰國策.燕策三》:「荊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元.陳基〈潼關〉詩:「前車未行後車卻,去馬一鳴來馬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匣、盒子。如:「劍函」、「鏡函」、「石函」。《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傳》:「荊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