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南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位在江蘇省西南部。東有鍾山,西、北臨長江,依山面水,中間為秦淮河和長江的沖積平原,形勢險要。戰國時稱為「金陵」,三國時吳國於此建都,改稱為「建業」。後東晉、宋、齊、梁、陳皆以南京為首都,改稱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稱為「應天府」。後明成祖遷都北京,以應天府為南京,為「南京」名稱的由來。
|
人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民不聊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秦策四》載:戰國楚頃襄王二十年,秦昭王派將軍白起攻打楚國,結果楚王被迫遷都陳城,國力由盛轉衰。後來秦國再次想要出兵攻打楚國,頃襄王知道這個消息後,就派春申君黃歇出使秦國,企圖說服秦昭王不要攻打楚國。黃歇到秦國後,為秦昭王分析當前的情勢說:「今日大王信任韓、魏對秦國是友善的,當心像當年吳王一樣,因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勝回國時,越王反叛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
|
得寸覷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嗎?」秦昭王聽了以後,便採用范雎的策略,積極向東侵略,果然在許多戰役中取得勝利,迫使另一強國楚國數度遷都,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基礎。在范雎勸諫秦王的話中有「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本是指攻打所得土地,每一寸、每一尺都掌握在秦王手中,後來「得寸進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語義有所差異,指的是為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用來比喻貪得無厭。
|
應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仲遠,東漢汝南(今河南省汝陽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博學多聞,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劭乃著漢官禮儀故事,朝廷制度,多取則焉,又撰《風俗通》等。
|
星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星辰的夜晚。泛指夜晚。《三國演義》第六回:「遂引呂布星夜回洛陽,商議遷都。」《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回:「而今衣錦榮歸,省看家里,隨即星夜到任去。」
|
偃武興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經多次遷移,最後盤庚遷都於殷。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
(4) 豐:即酆城,周文王都城。
(5) 偃武:偃息武備。
(6) 華山之陽:即華山之南。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7) 桃林之野:華山東郊。桃林,華山之東,位於華陰縣潼關。
|
盛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今遼寧省瀋陽縣治。為清朝未入關前的國都,世祖遷都燕京,以盛京為留都。
|
偃武行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經多次遷移,最後盤庚遷都於殷。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
(4) 豐:即酆城,周文王都城。
(5) 偃武:偃息武備。
(6) 華山之陽:即華山之南。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7) 桃林之野:華山東郊。桃林,華山之東,位於華陰縣潼關。
|
秦昭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君,名稷。用范雎遠交近攻之策,積極東侵。大將白起敗韓、魏於伊闕,迫楚數遷都於壽春,長平之役破趙四十萬大軍。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元前256)進兵攻周,周室遂亡。
|
還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回京都。《三國演義》第三回:「國不可一日無君,請陛下還都。」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