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深圖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謀遠慮」之典源,提供參考。 ◎1漢.賈誼〈過秦論上〉(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鉏櫌棘矜1>,非錟2>於句戟長鎩3>也;適戍4>之眾,非抗5>於九國6>之師;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7>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注解〕
(1) 鉏櫌棘矜:音ㄔㄨˊ |...
|
一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蹶,跌。「一跌不振」即「一蹶不振」。見「一蹶不振」條。01.宋.倪思《經鉏堂雜志.卷四.論君子小人其一二》:「物理循環,否泰不常,今日之得,安知不旋踵而失?小人一跌不振,何可勝數!」02.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房次律為宰相,當中原始亂時,雖無大功,亦無甚顯過,罷黜蓋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世多哀之。」
|
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社會風氣良好。參見「道不拾遺」條。《孔子家語.卷一.相魯》:「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明.徐元《八義記.鉏麑觸槐》:「今夕拜告神祇,願滿朝文武,各依官職,讒言不入,運民路無拾遺。」也作「道不拾遺」、「路不拾遺」。
|
耐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久,能經久。《新唐書.卷一一九.武平一傳》:「君文章固耐久,若言經,則敗績矣。」宋.陸游〈飯罷忽鄰父來過戲作〉詩:「賴有鄰翁差耐久,雨畦頻喚共攜鉏。」
|
慮遠謀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謀遠慮」之典源,提供參考。 ◎1漢.賈誼〈過秦論上〉(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鉏櫌棘矜1>,非錟2>於句戟長鎩3>也;適戍4>之眾,非抗5>於九國6>之師;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7>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注解〕
(1) 鉏櫌棘矜:音ㄔㄨˊ |...
|
虺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虺蛇及短狐。比喻肆毒為害的小人。《十國春秋.卷二五.南唐.江文蔚傳》:「陛下宜軫慮殷憂,誅鉏虺蜮。」
|
深謀遠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謀遠慮」之典源,提供參考。 ◎1漢.賈誼〈過秦論上〉(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鉏櫌棘矜1>,非錟2>於句戟長鎩3>也;適戍4>之眾,非抗5>於九國6>之師;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7>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注解〕
(1) 鉏櫌棘矜:音ㄔㄨˊ |...
|
計深慮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謀遠慮」之典源,提供參考。 ◎1漢.賈誼〈過秦論上〉(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鉏櫌棘矜1>,非錟2>於句戟長鎩3>也;適戍4>之眾,非抗5>於九國6>之師;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7>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注解〕
(1) 鉏櫌棘矜:音ㄔㄨˊ |...
|
喉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要害之處或交通要道。《漢書.卷九○.酷吏傳.嚴延年傳》:「河南天下喉咽,二周餘斃,莠盛苗穢,何可不鉏也?」
|
天相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稷8>之元妃9>也。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啟之,必將為君,其後必蕃。先納之,可以亢寵10>。」與孔將鉏、侯宣多納之,盟于大宮11>而立之,以與晉平。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蘭而卒。 〔注解〕
(1) 公:指春秋時的鄭文公。
(2) 公子蘭:即鄭穆公,為文公子,生卒年不詳。據說其母燕姞夢到鄭國先君賜予蘭花,而後生一男嬰,故以「蘭」為名。
(3)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晉文公:春秋晉國之君,生卒年不詳。姓姬,名重耳,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獻公嬖驪姬,殺申生,重耳奔狄;獻公既卒...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