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腹心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肝膽相照」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蒯通曰:「……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楚人起彭城,轉鬥逐北,至於滎陽,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閒,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眾,距鞏、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成皋,遂走宛、葉之閒,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1>。足下為漢2>則漢勝,與楚3>則楚勝。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4>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乞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大臣辭職,言使骸骨得歸葬鄉土。唐.權德輿〈送崔諭德致政東歸〉詩:「乞骸歸故山,累疏明深衷。」宋.辛棄疾〈沁園春.杯汝知乎〉詞:「杯汝知乎?酒泉罷侯,鴟夷乞骸。」也稱為「乞骸骨」、「乞身」。
望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遙望遠拜。《舊唐書.卷九一.張柬之傳》:「今減耗國儲,費用日廣,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歸,老母幼子,哀號望祭於千里之外。」
乞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視任官為委身於國君,故稱官員自請離職為「乞身」。《東觀漢記.卷一一.張況傳》:「時年八十,不任兵馬,上疏乞身,詔許之。」也稱為「乞骸」、「乞骸骨」。
愚眉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愚昧鄙陋,眼光庸俗。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劉均佐,你愚眉肉眼,不識好人,則我是釋伽牟尼佛。」元.汪元亨〈沉醉東風.乞骸骨潛歸故山〉曲:「傀儡棚中千百番,總瞞過愚眉肉眼。」也作「肉眼愚晦」。
蒸骨驗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仵作檢驗屍骨推斷死因的一種方法。在天氣晴朗時挖掘長寬與草席相若,深二尺的地窖,以柴炭燒紅地窖之後,潑灑二升好酒、五升米醋,並趁熱放入死者尸骸,下襯竹席,上覆草席,加以蒸薰。一、兩個時辰後,取出骨骸,灑上紅油,在陽光下檢視。若死者生前曾遭笞打,則該部位骸骨呈紅色血暈;骨折兩頭均有血暈,則為生前骨折;反之,則為死後骨折。《見福惠全書.卷十六.刑名部.撿枯骨》。
撲碌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不斷打擊物體的聲音。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血鼻凹撲碌碌連打十餘下,死尸骸骨魯魯滾到四五番。」也作「撲簌簌」。
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故舊之交。《漢書.卷八一.張禹傳》:「君何疑而數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
全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按其官職而給予應得的全部薪俸。《舊唐書.卷一○○.盧從愿傳》:「使迴,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書,聽致仕,給全祿。」
星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於觀察天文星象以判斷吉凶的人。《新唐書.卷一八○.李德裕傳》:「時天下已平,數上疏乞骸骨,而星家言熒惑犯上相,又懇丐去位,皆不許。」《警世通言.卷七.陳可常端陽仙化》:「今日功名蹭蹬之際,又聞星家此言,忿一口氣,回店歇了一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