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蘭馬;帽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名。不丹喇嘛舞蹈之一,或稱德蘭馬王之舞。據傳說,該王為不丹西元九世紀時的國王,他是一位暴君。當時,有一位喇嘛,為帽僧院的領導者,決定加以聲討。此位喇嘛喬扮為吟遊詩人,身著斗蓬,混入德蘭馬王的宮中,願獻上一場神祕之舞。事實上,此位喇嘛長袍之內藏有弓箭。此舞將盡,乘跪地之際,喇嘛舉弓,向國王出箭。事後,他脫去外袍,騎馬朝溪流直奔,溪水刷洗了馬的煤灰,喇嘛因此逃過一劫。此故事以舞蹈的方式表演,類似節慶期的神蹟劇。演員為喇嘛或將成為喇嘛的年輕人。不丹舞者循似印度佛教手印〔見 mudra〕的系統來呈現這個故事。喇嘛舞蹈緩慢莊嚴,伴奏的樂器有長形喇叭(約十五呎長)、鈴、海螺殼、鈸、及各式的鼓。...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熊搏鬥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鄂倫春族民間舞蹈。流行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及龍江鄂倫春族居住地。也叫《鬥熊舞》,鄂倫春語稱為《阿瑪仁》。鄂倫春人崇拜熊是傳統的習俗,故從不獵熊。每當鄂倫春人狩獵歸來,慶賀豐收及其它喜慶日子,均要圍著篝火唱歌跳舞,其中最精彩的就是《熊搏鬥舞》。舞時三人為一組(二男一女或是二女一男均可),站成品字型,上身略向前傾,雙腿半蹲,雙手按膝,目視對方。口發〈吼、吼〉之呼號聲,雙腳同時用力跺地,跳躍,兩肩和頭部左右搖動,模仿熊蹦跳。其中二人相互追逐,搏鬥的難解難分時,另一人旋即勸解,繞橫八字路線在雙方之間蹲跳穿梭。該舞無音樂伴奏,以舞者本人的呼號為動作節拍。節奏鮮明,粗獷豪放。是鄂倫春族民間舞中最...
短鰭擬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exocoetus mento mento (Valenciennes, 1846)
體延長,強度側扁;吻鈍短,小於眼徑,口能向前突出。下腭縫合部於口閉合時有自吻端向前突出之瘤突。胸鰭較短,具14~15軟條,第一鰭條不分枝,第二鰭條最長,末端僅達背鰭第八鰭條基底之下方;腹鰭短小,短於頭長,位於體中央之下方,其末端末達臀鰭起點;背鰭顯著高大,具10~12軟條,其末端達尾鰭上葉起點;臀鰭與背鰭對在,具11~12軟條,其起點在背鰭第一、二鰭條基底之下方;尾鰭深開叉,下葉長於上葉;側線低位,近腹緣;體被大圓鱗,背鰭起點至側線間有鱗4~5列,背鰭前正中線上有鱗16~20枚;口蓋骨無齒;脊椎骨36~37枚。幼魚有高背鰭,但無腭鬚。體背部及頭部藍色,腹部銀白色,生鮮時,雌雄之體側均呈淡黃色...
太平洋與印度洋之熱帶及亞熱帶之沿岸水域,出現水溫在24~27℃。台灣出現於基隆、西南部及澎湖海域。其亞種Parexocoetus mento atlanticus Bruun,1933則分布大西洋。
棲息於沿岸海域之表水層,為「二翅型飛魚」。以浮游生物為食,於3~4月間產卵,卵為沉性卵,有絲狀突出物。本擬飛魚屬Parexocoetus,有兩種,另一種Parexocoetus brachypterus之幼魚下腭有小腭鬚。
偶爾混獲於一般飛魚之漁獲中,無食用價值,可作餌料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鶴鱵目(Order Belo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鶴鱵亞目(Suborder Belonoidei = Exocoeloidei)
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飛魚科或文鰩科(Family Exocoetidae),Flying Fishes
飛魚上科(Superfamily Exocetoidea)
白紋小灰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algis epius dilama (Moore, 1878) 白紋小灰蝶 Spalgis epius dilama (Moore, 1878) 白紋小灰蝶又稱為熙灰蝶。本種成蟲展翅寬約18–26mm。成蟲前翅略為三角形,後翅扇形。雌蝶翅形比雄蝶寬圓。雄蝶翅背面為深褐色,前翅中央有一模糊土黃色斑。翅腹面淺灰色,前後翅面上具有許多深褐色波狀或倒W狀的細紋。雌蝶翅面的斑紋與雄蝶相似,唯翅的顏色較淺。 幼蟲為肉食性,捕食大戟科植物(如野桐、血桐)上之介殼蟲或粉介殼蟲為食。雌蟲產卵於介殼蟲或粉介殼蟲附近植物的幼葉或嫩莖上,卵為粉紅色有光澤的扁圓形,表面具網狀稜刻。幼蟲為黃綠色,體表有細長毛並...
麗蛇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長為頭長的15.1-15.4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53.1-55.0倍;全長為軀幹長的2.2-2.3倍。體延長,頭長占全長之6.5-6.7 %,軀幹長占45.2-46.1 %,尾長占48.5-49.8 %。胸鰭與尾鰭均缺乏,背鰭起點於鰓裂之前;鰓裂開口接近腹側;齒為圓錐狀,具5枚上頜間齒;上、下唇緣為淡白色之外,全身皆為深褐色,體中側具一條紫色縱帶,自鰓孔後方延伸到尾端;脊椎骨組成:2-84-143,總脊椎骨數為142-144。喉鰓鰻(Sphagebranchus kuro)為本種之同種異名。本種於1983年由高孝偉先生在東港第一次記錄到(NTMP 0069)。
臉鵐(華南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不同。雄鳥頭、頸側、喉及胸部暗灰色,眼先色,背褐色,有色縱紋,翼及尾羽褐色,具有淡色羽緣,腰及尾上覆羽淡茶褐色。腹部以下淡黃色,兩脇沾褐色且具有縱紋。雌鳥全身大致為褐色,密布深色縱紋,有不明顯的淡色眉紋,頰紋皮黃色。在中國華南的亞種 E. s. sordida,雄鳥的頭胸部為橄欖綠色,腹部黃色較鮮明。而日本的亞種 E. s. personata,雄鳥眼後細眉紋以及頰紋黃色;喉、胸、腹部黃色,無灰色調。雌鳥眉紋以及頰紋黃白色,其餘與前述相同。喙暗褐色,下喙較淡。跗蹠及趾淡肉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大早、黎明時。《老殘遊記》第一三回:「明天一早要復命的,怎麼還這麼慢騰斯禮的呢?」
身蓋刺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etodontoplus melanosoma (Bleeker, 1853)
體長卵型側扁;吻鈍口小;體深褐色,頭部與胸部較淡;背鰭、臀鰭等的後緣為黃色;體長可達20公分。
日本、中國、台灣、菲律賓、東印度群島。
棲息於台灣東部的珊瑚礁區,以無脊椎動物如海膽、海參等為生的肉食性魚類。
為高貴的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烏來星小灰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ithecops fulgens urai Bethune-Baker, 1913 烏來星小灰蝶 Pithecops fulgens urai Bethune-Baker, 1913 烏來星小灰蝶。本種成蟲展翅寬約21-23mm。成蟲前翅略為三角形、前緣及外緣弧形,後翅近似水滴形。雄蝶翅背面褐色,前、後翅中央有紫色金屬光澤的斑紋。翅腹面白色,前翅前緣有兩個褐色小點,翅外緣有褐色小斑列、內側有一橙黃色條紋;後翅前緣偏外側有一明顯的褐色大斑紋,翅外緣有類似前翅的斑紋。雌蝶翅翅面褐色無斑紋,翅腹面斑紋則與雄蝶相似。 本種幼蟲之寄主植物為豆科的琉球山螞蝗、細梗山螞蝗。雌蟲產卵於花苞或豆莢...
雙角小枯葉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