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3.17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搬是造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蓄意挑雙方或在別人背後亂加批評,以引起糾紛。《初刻拍案驚奇》第三八回:「怎當得張郎憊賴,專一使心用腹,搬是造非,挑得丈母與引孫舅子,日逐吵鬧。」也作「搬弄是非」。
長舌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愛扯閒話,挑是非。如:「你明知他是個長舌頭的人,怎麼還將這件事告訴他!」
2.比喻愛扯閒話,挑是非的人。如:「班上有個出了名的長舌頭,事情只要經過他,便搞得滿城風雨。」
鐵石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鐵石心腸,不易動情的人。元.季子安〈粉蝶兒.這些時意懶心慵套.醉春風〉曲:「雁柱輕移,冰弦款,便是那鐵石人也情動。」《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一回:「真個是潘安之貌,子建之才,你便是鐵石人也自意惹情牽。」
盈千累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數量很多。《清史稿.卷二七四.王騭傳》:「就中抽五千入山採木,衣糧器具,盈千累百,遣發民夫,遠至千里,近亦數百里,耕作全廢,國賦何徵?」也作「盈千累萬」。
收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調弄、挑。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好言語往來收撮,則辦得兩下裡挑唆。」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折:「我則見階直下氣倒忙扶坐,我這裡慌摟定緊收撮,……叫一聲楊景哥哥。」
忽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彈樂器。最初流行於西南地區,唐代極為盛行,後世鮮有記載。其外形為龍首,長柄,無品,又稱為「龍首琵琶」,梨形音箱蒙蟒皮,上置琴馬,有兩軸兩弦,古代又稱胡琴、二弦。《文獻通考》把它列入琵琶類,叫作「忽雷琵琶」。
帝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位。《史記.卷一六.秦楚之際月表》:「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
搬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唆、挑是非。元.徐再思〈柳營曲.投木桃〉曲:「妳娘還問著,小玉會搬挑。教,推道把夜香燒。」也作「搬唆」。
造言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捏造謠言,挑起事端。《紅樓夢》第七一回:「又值這一干小人在側,他們心內嫉妒挾怨之事不敢施展,便背地裡造言生事,調主人。」《文明小史》第二回:「三五成眾,造言生事,就是無事,也要生點事情出來。」
渾不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火不思的別名。參見「火不思」條。明.蔣一葵《長安客話.渾不似》:「渾不似製如琵琶,直徑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相傳王昭君琵琶壞,使胡人重造,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渾不似。』遂以名。《元史》以為火不思,今以為胡思,皆相傳之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