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79.8994 ms
共 10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魯閣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役,也就是太魯閣族人的聖戰。(註一P.62) 分布太魯閣族主要分布於花蓮地區,北起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的廣大山麓地帶,也有少部的太魯閣族人遷入宜蘭縣南澳地區。(註一P.38)(註二P.28)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太魯閣族是一個父系社會,並且重視和新家庭的族群。因此親族團體往往會形成一個祭祀團體,共同狩獵、共同勞動、共同祭祀祖靈(註二P.49)。太魯閣族人常透過創世神話和傳說故事,潛在地灌輸加強長幼有序、男尊女卑、男獵女織、男主外女主內等基本價值觀(註二P.74)。 祖靈祭祖靈祭是太魯閣族重要祭典。對祖靈的鏡位與崇拜,是...
|
骫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萎靡。宋.宗澤《忠簡公集.卷七.遺事》:「太平日久,人亦惰驕,骫骳不武。」
|
上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朝宰相竇參自知將為政敵所害,囑其婢上清,將來入宮後,為其辯白。上清後果入宮,向德宗申冤。見《太平廣記.卷二七五.上清》。後泛指婢女。明.方以智《通雅》卷一九:「婢亦謂之上清。柳珵上清傳,溫公考異引之……事雖不可信,然當時稱婢為上清,亦常語也。」
|
張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4)東漢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人。以符咒治病,藉此聚眾,達數十萬人,號太平道。靈帝時,遂趁政敝民飢,起而為亂,自稱黃天。徒眾皆著黃巾,時稱黃巾賊,後由皇甫嵩討平。
|
土饅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墳墓。因形似饅頭,故名。《太平廣記.卷三七.賣藥翁》:「多於城市笑罵人曰:『有錢不買藥喫,盡作土饅頭去!』」宋.范成大〈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詩:「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
一揮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揮而就」之典源,提供參考。 《摭言》(據《太平廣記.卷一八三.王璘》引)長沙日試萬言,王璘詞學富贍,非積學所致。崔詹事廉問,持表薦之於朝,先是試之於使院,璘請書吏十人,皆給几硯。璘袗絺捫腹,往來口授,十吏筆不停輟,首題〈黃河賦〉三十字,數刻而成;又〈鳥散餘花落〉詩三十首,援毫而就。時忽風雨暴至,數幅為迴飆1>所卷2>,泥滓霑漬3>,不勝舒卷4>。璘5>曰:「勿取,但將紙來!」復縱筆一揮,斯須復十餘篇矣。 〔注解〕
(1) 迴飆:旋風。飆,音ㄅ|ㄠ。
(2) 卷:音ㄐㄩㄢˇ,通「捲」,動詞,吹走。
(3) 泥滓霑漬:被泥土灰塵沾染濕透。滓,音ㄗˇ。霑漬,音ㄓㄢ ㄗˋ。
(4...
|
放牛歸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比喻休兵不戰,一片太平氣象。清.侯方域〈贈季弟序〉:「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時,二百年之間,放牛歸馬,天下習之,士非登甲科不貴。」
|
風雨調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調雨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風調雨順」的意思是風雨及時而適量。這個成語可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典源出自《六韜》。《六韜》記載太公姜尚與周文王、武王商討如何推翻商朝的謀劃內容,共有六篇。前二篇文韜、武韜為政治的戰略,後四篇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則是軍事的戰略。《舊唐書》有一段《六韜》佚文記載:武王伐紂,天下大雪,雪深三尺,突然有五人乘馬車,後面跟著二人騎馬,到營帳前求見武王。武王覺得很奇怪,就問太公姜尚,太公說:「他們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
|
置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束之高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載,東晉的庾翼,在軍事上頗有才能,因為有他鎮守武昌等地,抵禦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讓東晉因此能夠偏安江南。當時文人流行清談,盡說些浮誇無據的言論,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眾人佩服,讚美之聲不斷,認為他們才華如此出眾,應該受到重用,給予官職。一向務實的庾翼,對於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厭惡,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讚美這些人,他就會說:「像杜乂、殷浩這樣的人,對待他們應該像對待用不著的東西一樣,先捆起來放在閣樓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來考慮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官職。」後來「束之高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棄置不用。
|
治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安和太平。[例]現今天下治平,人民生活安樂。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