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腳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腳的婦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一直來到葛來官家。開了門,一個大腳三帶了進去。」
打順風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到適合有利的時機才鑼。比喻善於運用時機,產生好的效果。如:「要打順風鑼才能事半功倍。」
什不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將扁鼓、湯鑼和小鈸等數件打擊樂器紮在方形木架上,然後將擊扁鼓、湯鑼的薄木板用繩繫在一起,小鈸也固定在一塊薄木板上,後一端繫繩。一人用兩手同時拉兩根繩,三件樂器就可同時發聲。多用於伴奏西洋鏡的說唱。也作「什不閑兒」、「什不閒」。
聽頭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號。《金瓶梅》第六九回:「傍邊一座便門閉著。這文嫂輕輕了門環兒,原來有個聽頭兒。」
打鼓兒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沿街打小鼓,收購破爛舊物的小販。
拿死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隨意詐勢窮力弱的人。《醒世姻緣傳》第五回:「若把事體拿死蛇般做,這一千兩銀子,只怕還不夠正經使用!」
嘎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舊時兒童的玩具。將木頭削成卵形,用棒擊戲玩。
書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是布依族、漢族捶擊膜鳴樂器。布依族稱「手鼓」。鼓身扁圓,兩面蒙皮,置於架上擊,專用於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的伴奏樂器。
竹板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閩西、廣東一帶客家地區的民間曲藝。演唱時手持竹板,邊邊唱,稱為「竹板歌」。舊時乞丐多以此賣藝乞食,故也稱為「乞食歌」。
四明南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用寧波方言說唱的彈詞。由一人自彈三弦說唱,一人揚琴伴奏,或有增至五人以上,加用琵琶、二胡、笙、簫等。有文書、武書之別。前者重說白,後者重唱工,唱詞以七字句為基礎,文詞較艱深。流行於浙江寧波和上海等地。也稱為「四明文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