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筆帖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譯自滿洲語。其初為文職的賜名。康熙時,各部院衙門皆置筆帖式,有繙譯、繕本、貼寫等名目,掌翻譯滿漢章奏文籍等事。有七品、八品、九品之分。
|
大都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唐置,職掌統領諸蕃,撫慰征討,總判府事。安西、北庭等地設有大都護府,置大都護一人。
|
八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中央政府的八位高級官吏:(1)漢以六曹尚書及一令、一僕為八座。(2)魏以五曹、一令、二僕為八座。見《宋書.卷三九.百官志上》。(3)隋、唐以左右僕射、六尚書為八座。見《晉書.卷二四.職官志》。後世遂為高官的通稱。《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至今子孫科甲不絕。」
|
矯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
祠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古代掌管祭祀及祠廟事務的官。《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於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時祀之。」
|
監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職官名。負責監察臨視的官吏。《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傳》:「臣任揚州時,朝廷添置監臨、使臣等職,實逾本州官數。」
|
門下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本為秦、漢時服務皇室的機構,晉時始名門下省,掌獻納諫正及司進御之職。於元朝始廢。因唐時一度更名為黃門省,且職掌樞要,故也稱為「黃門」。
|
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明、清兩代負責督促該省漕糧運輸的官吏。也稱為「督糧道」。
|
伊耆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周代設置,掌授杖。《周禮.秋官司寇.伊耆氏》:「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齒杖。」
|
別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唐朝諸衛折衝都尉府屬官。平時為農,農隙訓練,戰時應召,非常設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