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992 ms
共 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益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中庸: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3) 時中:時時處於中庸之中。
(4) 忌憚:有所畏懼而不敢妄為。
|
禍生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
去草絕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
前功皆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功盡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前功盡棄」原作「前功盡滅」、「前功必棄」。據《戰國策.西周策》載,蘇厲是戰國時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
|
虛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空白。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拓拔儉神道碑〉:「一室之中,不免虛白。」
|
平心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平心靜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詩外傳.卷二》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處,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巫馬期問於子賤,子賤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勞。」人謂子賤1>則君子矣,佚2>四肢,全耳目,平心氣,而百官理,任其數3>而已。巫馬期則不然乎!然事惟勞力,教詔雖治,猶未至也。《詩》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 〔注解〕
(1) 子賤:宓子賤,春秋魯國人,為孔子學生,後接受魯國國君之任命而為魯國大臣。
(2) 佚:音|ˋ,通「逸」,閒散。
(3) 數:術,方法。
|
BIGSIX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n Problem-Solving Process(英語)又,bigsix在香港亦是少數人對來自中國大陸的人的蔑稱。
|
地方病分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碘鹽、碘油的推廣,食品交流,城市化發展等因素,許多原來的嚴重流行區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 參考資料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
前功必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功盡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前功盡棄」原作「前功盡滅」、「前功必棄」。據《戰國策.西周策》載,蘇厲是戰國時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
|
饑者無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飢不擇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