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05 ms
共 12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運。《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吾觀大漢,氣數將終。」《紅樓夢》第七六回:「此亦觀人之氣數而有,所以我出來止住。」也作「氣運」。
|
品格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程,讓學生了解體現尊重、負責的正確行為,以及錯誤的行為,並在教室與校園的學習與生活情境中由教職員扮演學習楷模建立一致的價值觀,並即使給予正確行為的增強,以及錯誤行為的削弱,加上家庭與社區的配合,讓學生把尊重與負責逐漸內化成為人格特質的一部份,在校內外生活中都能夠去實踐。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品格教育英文關鍵字:character education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7),教育e辭書, p.56-57,臺北市: 高等教育。 補充資料品格教育跟行為發展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在六歲以前,有良好生活品格...
|
頭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一群人中的領導人。《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純專一兇暴,士卒心變,帳下頭目刺殺張純,將頭納獻,率眾來降。」《紅樓夢》第八回:「可巧銀庫房的總領名喚吳新登與倉上的頭目名戴良,還有幾個管事的頭目,共有七個人,從帳房裡出來。」也稱為「頭領」。
|
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各種具有共同特徵的事物或現象所形成的種類。如:「由於每個導演的創作意念各有不同,因而電影的類型也就有了多元化的發展。」
|
行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路程。《三國演義》第二七回:「待去稟時,須誤了我行程。」《紅樓夢》第一三回:「屈指算行程該到何處,不知不覺已交三鼓。」
|
倒屣迎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倒屣相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倒屣相迎」原作「倒屣迎之」。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博學多聞,很受朝廷器重,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有一天,蔡邕的僕人通報王粲來訪。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當時眾賓客皆訝異是什麼人物會讓蔡邕如此匆忙?原來竟是個年幼瘦弱的王粲,滿屋子的人都覺得驚異。蔡邕說:「這位是王府公子,天賦異秉,我自嘆不如,我家收藏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後來「倒屣相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熱情迎接賓客。
|
小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稱的謙詞。《書經.顧命》:「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三國演義》第五七回:「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當於兄長處極力舉薦。」
3.對人輕慢或戲謔的稱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太傅醉,呼王為『小子』。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宮。何小子之有?』」《三國演義》第三三回:「袁譚小子,反覆無常,吾難准信。」
|
衷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的情意。《三國演義》第六一回:「次日,復與劉璋宴於城中,彼此細敘衷曲,情好甚密。」清.多爾衮〈致史可法書〉:「曾記其手泐平安,拳致衷曲。」也作「衷腸」。
|
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雙方停止爭執,歸於和平。《三國演義》第七回:「見在磐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
|
破竹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晉軍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勢如破竹」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譬如破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作戰順利,毫無阻礙;亦用來比喻事情進展順利。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