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衣冠禮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章制度,禮樂規儀。《文選.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何者?百王之,齊季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餘。」《隋書.卷四九.牛弘傳》:「素歎曰:『衣冠禮樂盡在此矣,非吾所及也。』」
斷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禁止造酒。《南齊書.卷三.武帝本紀》:「水旱成災,穀稼傷,凡三調眾逋,可同申至秋登。京師二縣、朱方、姑熟,可權斷酒。」
維新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革除舊有的端,推行新措施的運動。如清末的百日維新、日本明治天皇的明治維新。
治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改潤飾。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治點子弟文章,以為聲價,大事也。」《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傳》:「遵彥即命德林製讓尚書令表,援筆立成,不加治點。」
鏑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口內所含銜的鐵,用來駕御馬匹。《淮南子.氾論》:「欲以樸重之法,治既之民,是猶無鏑銜橜策錣而御馯馬也。」
晏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齊相晏嬰,生性節儉,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見《禮記.檀弓下》。後比喻人節儉或處境困窘。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詩:「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明.邵璨《香囊記》第二五齣:「鄉書有雁,晏裘凋成長歎。」
芻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草。《新五代史.卷二七.唐臣傳.劉延朗傳》:「是時,高祖悉握精兵在北,饋運芻糧,遠近勞。」
上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王都之國。《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其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西遊記》第一六回:「老爺自上邦來,可有甚麼寶貝,借與弟子一觀?」
囫圇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從猜測之謎。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是誰曾惱犯著你?又沒甚風情,我其實猜著這囫圇謎。」
指日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開言路,讓上位者能夠得知下位者的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