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8.92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滅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焚毀書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逮楚國諷怨,則離為刺。秦皇滅典,亦造仙詩。」
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對蒙古人的稱呼。《醒世恆言.卷二三.金海陵縱欲亡身》:「況且這些達子幹事,不瞞著兒女,他們都看得慣熟了。」
吉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利的卜兆。《楚辭.屈原.離》:「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宋.范成大〈藻侄比課五言〉詩一二首之一二:「門客嗔愁思,家人獻吉占。」
棘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棘枝生有芒刺,故稱為「棘針」。《晉書.卷九二.文苑傳.顧愷之傳》:「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冷箭何處來,棘針風勞。」
摹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繪摹寫得很像。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齣:「費人攜遍詩囊,丹青手豈易摹肖。」
九死餘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
后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后,君主。辛,殷紂王名。后辛指商朝的亡國之君紂王。《楚辭.屈原.離》:「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
洪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偉大的功業。《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方今天下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
七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七個字的詩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
名垂罔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名傳垂於無窮。漢.王逸〈離序〉:「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