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70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營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辦理、治理。《南齊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傳》:「須至西州鳩集所資,託中書侍郎劉繪營辦。」《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若欲持服守志,奈貧寒不能營辦口食。」
虎狼之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凶狠殘暴的敵人。《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奈何聽命於一紙之制書,自投身於虎狼之口乎?」
官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方的物品、財產。《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今小生抄籍以後,藏中的物皆官物也,非有詔書,不可得矣。」元.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說道抵換官物,盜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絕魁。」
背邪向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斫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頭。《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大丈夫斫頭便斫頭,怎敢畏死?」
佯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裝戰敗或失敗。《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鬥,經二十餘合,思安拽槍佯敗,退走。」
目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生,不熟悉。《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今官司緝捉無行止目生異色人。可依直向咱說來!」
恩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上的恩寵與禮遇。《北史.卷四○.李彪傳》:「司文東觀,綢繆恩眷。」《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父子遭遇大唐恩眷,秉節藩方。」
祖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先的原籍。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姓竇,名天章,祖貫長安京兆人也。」《清平山堂平話.錯認屍》:「一個商人,姓喬,名俊,字彥傑,祖貫錢塘人。」
出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張貼文告。《武王伐紂平話.卷上》:「我王出榜於朝門外,令教在世間應有室女者,盡皆來進。」《三國演義》第一二回:「盡取小沛軍馬入城,出榜安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