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爽然自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意茫然,不知所從。《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太史公曰》:「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也作「爽然若失」。
|
八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國家施政的八大領域。具體內容不一:(1)《書經.洪範》稱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後世言八政,多指此而言。(2)《禮記.王制》稱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3)《逸周書.卷一.常訓解》稱夫妻、父子、兄弟、君臣。
|
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逼近於海。《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常山以南,大行左轉,度河、濟,阿、甄以東薄海,為齊、趙國。」《明史.卷一二三.張士誠列傳》:「當是時,士誠所據,南抵紹興,北踰徐州,達於濟寧之金溝,西距汝、潁、濠、泗,東薄海,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
|
和衷協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能恭敬的相互協助,同心和善相處啊!「共濟」則出自《國語.魯語下》,根據記載春秋時晉國為了報仇,號召諸侯出兵攻打秦國,途中經過涇水,沒有軍隊肯先渡河。於是晉大夫叔向就去請教魯大夫叔孫豹(諡號穆子)該怎麼辦?叔孫豹回答說他只知道吟誦《詩經.匏有苦葉》,不懂其他的事。得到提示的叔向告退後,立即召來掌管船隻和軍務的官員,說:「苦匏不可食用,只能拿來當作渡河的浮囊。而叔孫豹說他吟誦〈匏有苦葉〉,一定打算要渡河了。你們要儘快做好渡河的準備。」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和衷共濟」,用來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難關。
|
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棺木兩旁形狀像扇子的飾物。《說文解字.羽部》:「翣,棺羽飾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
|
瓦解冰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冰消瓦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冰消瓦解」原作「瓦解冰泮」。三國時,曹操要攻打孫吳,文書官陳琳便替曹操寫了一篇聲討孫權的文章,以增加曹軍的氣勢。文章中提到漢朝初年的七國之亂,當時漢高祖劉邦分封劉姓子弟為王,諸侯國各自為政,屢次與中央抗衡。景帝時,鼂錯建議削弱諸侯的勢力,被皇帝接納,因而引起各諸侯王的不滿。吳王劉濞遂聯合其他六個諸侯王起兵叛亂,一時間聲勢浩大,頗有威脅中央的氣勢。景帝派太尉周亞夫領軍平亂,沒有多久,這七國的軍隊就瓦解了,為首的吳王劉濞也遭到殺害。原本的七國大軍根本無法抵擋漢軍,因為他們都是烏合之眾。陳琳便用這事件來比喻曹軍的氣勢,有如當時的漢室天威震人,各路人馬都無...
|
惕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心、恐懼。《詩經.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國語.楚語上》:「不然,是三城也,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
|
㕙盡盧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
|
易於反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易如反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管仲使他的君主稱霸於諸侯,晏子使他的君主盛名遠揚。《孟子.公孫丑上》中記載了孟子對此事的看法。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他說:「老師,如果您也在齊國執政,是否能振興管仲、晏嬰的功業?」孟子聽了說:「齊國是個大國,地廣人多,如能施行仁政,完成天下統一的王業,就像把手掌翻轉一下那麼容易,可是他們都沒有做到。」後來「易如反掌」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由反手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到。
|
席不及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一之。為一人聰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內,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絕國殊俗,僻遠幽閒之處,不能被德承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是以地無不任,時無不應,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而息勞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觀之,則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