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章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人臣上呈國君的文書。《漢書.卷七四.魏相傳》:「相明易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
設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注解〕 (1) 鄭伯:鄭莊公(西元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時鄭國國君。性忌刻,因弟段與母武姜圖謀王位,故伐段,遷母於城潁,誓曰:不及黃泉不相見。在位四十三年,諡莊。 (2) 甚:勝、超過。
遼太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指遼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參見「耶律阿保機」條。
宋太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宋朝開國君主。參見「趙匡胤」條。
面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自面見國君。《三國演義》第二○回:「劉使君功大,且待面君封爵,回來未遲。」
帝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君居住之宮殿。晉.潘岳〈悼亡詩〉三首之三:「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餘。」《洛陽伽藍記.卷三.高陽王寺》:「貴極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宮。」
中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次子或排行中間的男子。《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安國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愛。」唐.楊烱〈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長男仁叡,中男仁楷,少男仁護、仁昉等。」
如釋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釋重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嬉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
相關休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即位為晉悼公。後來「休戚相關」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的原文「為晉休戚,不背本也」演變而出,形容彼此間的關係密切,利害一致。
陪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官階較低的官員不得侍於上側,只能在壇下陪國君遙拜,稱為「陪祀」。如:「祭典時,他要參與陪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