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19 ms
共 8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遠距合作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徐諶‧讀萬卷書不必行萬里路-訪國立交通大學周倩教授‧師友,349期,頁6-10) 內容在遠距教學的文獻中,互動一直是許多研究者所關心的議題,亦是構成遠距教學的重要元素之一 (Kearsley, 1995; McIssac et al., 1999; Hillman et al., 1994)。Holmberg (1986) 非常重視隔空教育體系的互動。他認為互動的重要性乃基於以下的幾項假設 (引自黃明月,1992:215):1.設計良好的自我學習教材和適當的互動,有助於增強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的感情。2.增強教學者和學習...
|
緯地經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理國家或經營規劃宏遠事業。參見「經天緯地」條。唐.李翰〈鳳閣王侍郎傳論贊〉:「開物成務,緯地經天,則齊中書監尚書令太尉南昌文獻公其人也。」
|
義無所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不容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義不容辭」的意思就是說道義上不容許推辭。這句成語常用在對需要自己出力協助的事情,因道義責任,不容自己推卸的情況。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唐代岑文本所撰的〈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碑文中有「夫顯微闡幽,義不容辭」兩句,意思是說彰顯隱微的功德,是作者在道義上不容推卸的事。在《三國演義》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結三十萬大軍南下報赤壁之仇,孫權召請諸將來商議對策,其中張昭建議派魯肅前去荊州找劉備合作,因為「子敬有恩於玄德,其言必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原來劉備當時和東吳的許多事,多虧魯肅(子敬)從中穿梭幫忙,加上因為周瑜弄巧成拙,讓...
|
七張八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七嘴八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漢語中,使用七和八組成的詞語相當多,除「七嘴八舌」外,另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折八扣」、「七扯八扯」等,是漢語中常見的組合,都有點雜亂的意思。出現「七嘴八舌」較早的文獻,如明代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二下》有一闋〈仙桂引〉,標題為〈思歸〉的曲,是講作者想歸隱的心境。其中有幾句:「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岩穴。靜沉沉洞府岩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大意是說回想起自己當趕快脫離官場是非,歸隱到那青山綠野的茅舍,雖是冷清、靜沉,卻可以省卻多少煩惱,避開那人多嘴雜的是是非非。後來「七嘴八舌」可能就是出自此處,...
|
一目五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讀書「十行俱下」的說法,文獻上也見有「七行俱下」、「數行並下」等用法。後來以「一目十行」最為常用,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
|
玉石同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玉石俱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即《尚書》。為上古文獻。今傳《尚書》有真古文和偽古文兩部分。〈胤征〉屬偽古文《尚書》。一般認為多抄襲先秦古書的文句,雜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獻上的參考價值。據〈書序〉記載,羲氏與和氏歷代為日官,負責觀察天象四時。至夏帝仲康時,因為沉迷於飲酒而怠忽職守,於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師之前,胤侯做了這篇〈胤征〉來訓誡勉勵將士們。文中提到:「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你們應該輔助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後來「...
|
現今社會科教學技能研究的發展趨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各種文獻探討的結果顯示,現今社會科教學技能研究的發展趨勢,蓋可分成如下四項:1. 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2. 強調學習歷程重於學習結果。3. 重視文化的多元性。4. 強調社會情境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如上的說法,可從課程標準看出端倪目錄1 一、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2 二、強調學習歷程重於學習結果培養兒童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奠定適應民主社會生活的基礎,並發展積極的人生觀3 三、重視文化的多元性4 四、強調社會環境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1) 主張社會科的教學目標應以...
|
少調失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乏調教,沒有禮貌規矩。「調」文獻異文作「條」。《金瓶梅》第四○回:「好大膽丫頭,新來乍到,就恁少條失教的,大剌剌的對著主子坐著。」
|
明知明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知故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錯的,卻故意去違犯。例如國家頒布了法令,人人都應該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這是無心之過,還可原諒;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規定如此,卻故意去觸犯,這就是「明知故犯」了。這種意念在文獻上比較早的出處是宋代陳世崇的《隨隱漫錄》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對子孫的訓示說:「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
|
手無寸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無寸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