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8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凌明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創作觀點4 連結 生平  1969年7月5日生於南台灣。曾任出版社編輯、兒童創意作文班老師及台灣時報兒童版專欄,現為專業作家、繪本特約主編、耕莘寫作會專任導師。  獲獎紀錄有1996年〈愛情烏托邦〉獲中央日報小小說獎佳作,1998年〈複印〉獲中央日報小說首獎,此外還獲聯合文學巡迴文藝營小說首獎,世界華文成長小說獎,宗教文學獎小說首獎,吳濁流文藝獎。著有小說、親子散文、繪本、少年傳記故事等,曾選入爾雅版《八十五年短篇小說選》,並獲省教育廳兒童文學少年小說,童話創作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童話第二名,民生...
引玉拋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確實引用了「拋磚引玉」的成語。「拋磚引玉」用來比喻自己先發表粗陋的詩文或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多用作自謙之詞。亦用於比喻以身作則,引發眾人響應。宋代詩人王令〈答束徽之索〉詩有這兩句:「勉為瓦礫投,幸有金珠報。」見《廣陵詩鈔》。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這兩句也是「拋磚引玉」的用法。意思是說我勉強作成這首似瓦礫般的詩,希望引來對方如珠玉般的好詩。在文獻上,和「拋磚引玉」這句成語相關的傳說,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詩人常建和趙嘏的一段故事了。相傳常建很佩服趙嘏。有一次知道趙嘏要來到蘇州,心想趙嘏必然前去靈巖寺遊覽,於是先在寺裡牆壁題上:「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這首詩他故...
方素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獲獎紀錄有1975年《屬於孩子們的歌》獲第二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童詩組佳作,1978年《不學寫字有壞處》獲第四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童詩組第一名,1978年《妹妹像什麼》獲第四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童詩組佳作,1980年《明天要遠足》獲第六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入選獎,1983年《小烏鴉的秘密》獲第三屆楊喚兒童詩獎,1984年《娃娃的眼睛》獲第十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童詩組第一名童詩,1995年《祝你生日快樂》獲第一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
高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載,側身下僚,從戎入幕,創作才能繼續得到發揮;4. 至德元載(756)後,仕途得意,雖然也寫過一些佳作,但總的說來,較前三個時期遜色。評價:《舊唐書•高適傳》說:「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著作: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等傳世。作品:《登廣陵棲靈寺塔》淮南富登臨,茲塔信奇最。直上造雲族,憑虛納天籟。迥然碧海西,獨立飛鳥外。始知高興盡,適與賞心會。連山黯吳門,喬木吞楚塞。城池滿窗下,物象歸掌內。遠思駐江帆,暮時結春靄。軒車疑蠢動,造化資大塊。何必了無身,然後知所退。
烏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虛無、不存在的事物。南朝梁.蕭統〈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雖事涉烏有,義異擬倫,而清新卓爾,殊為佳作。」《三國演義》第一七回:「若將軍者,向為漢臣,今乃為叛賊之臣,使昔日關中保駕之功化為烏有。」
龍瑛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李耐女士結婚。1937年,以日文創作的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日本《改造》雜誌第九屆懸賞小說佳作推薦獎,一舉登上文壇。  此後,龍瑛宗陸續有作品於日本、台灣二地發表,內容包括小說、新詩、隨筆、文藝時評。1939年,加入西川滿發起的「台灣文藝家協會」,出任文化部委員。次年一月《文藝台灣》創刊擔任其編輯委員。  1942年,辭去台灣銀行一職,轉任《台灣日日新報》編輯,專職從事文字工作。同年,日本於東京召開「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與張文環、西川滿、濱田隼雄四人獲選為台灣地區代表與會,為戰爭時期最活躍的作家之一。  ...
舊態復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性已經被詩所取代,不過仍有一些詩人以散體賦、騷體賦和俳賦的形式,創作了不少托物言志、抒情詠懷的短賦佳作。〈砥石賦〉便是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時,作以自勉。文中自述有一把寶劍,本來非常鋒利,被貶朗州之後,因為南方氣候潮濕,以致寶劍生鏽,甚至拔不出來。有一位朋友知道了,就送給劉禹錫一塊磨刀石。劉禹錫用這塊磨刀石砥勵寶劍,磨去鐵鏽,讓寶劍恢復原來的面貌。劉禹錫又把人世的順逆際遇都當成自己的砥石,勉勵自己要克服困境,磨去自身的缺點,成為賢能的人。後來「故態復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老毛病又犯了。出現「故態復萌」的書證如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九齣:「不欺師父,韓郎遣信到此,不覺故態復萌,...
酈道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27)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曾任東荊州刺史,為政威猛。勤奮好學,歷覽奇書。著有《水經注》四十卷,文辭清麗,為兼具地理與文學價值之佳作
援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載: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從小聰穎好學,十多歲時,就已經讀了數十萬字的詩辭歌賦等各類文章,培養出極豐富的文采。有一次太祖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曾懷疑地問:「你是找誰幫忙寫的啊?」曹植跪下而恭敬地回答:「我自己能出口成論,下筆成章,何須找人代筆?您不信的話,可以當面測試啊!」那時恰巧曹操興建的銅爵臺剛完工,他就帶著幾個兒子登上高臺,並要他們各作一篇賦。曹植拿起筆來,瞬間就完成了一篇令人激賞的佳作,讓曹操驚訝不已,不得不相信他這個兒子確實有「下筆成章」的奇能。後來「下筆成章」就用來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由詩人的生活體驗,轉變成家鄉記憶與對愛情的憧憬。  獲獎紀錄有1976年《時間》獲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佳作,1977年《獵女犯》獲吳濁流文學獎,1984年《求生慾望》獲洪醒夫小說獎,1985年《感性組曲鋼琴小品集》獲高雄市文藝獎特別獎,1988年獲台灣新文學貢獻獎,1991年獲榮後台灣詩人獎、《日本現代詩選》國家文藝獎、《聲樂曲》高雄市文藝獎佳作,1997年獲大墩文學獎,1999年獲中興文藝獎章、《人物系列》大墩文學獎第二名,2000年獲南投縣文學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