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臺中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四面環海,資源缺乏,仰賴對外貿易,工業及科技產品為對外出口的大宗,因此以培養工業技術人才為目標的工業學校,不僅在過去或將來,都居於重要的地位。本校創立於民國27年(西元1938年),校名全稱為【臺中州立臺中工業學校】。40年8月,復奉令更名為【臺灣省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民國89年2月1日改名為【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本校座落於台中市南區,交通便捷。校區面積12公頃,環境優雅。目前設有科別為機械科(含建教合作班)、板金科、汽車科、製圖科、電機科、電子科、控制科、冷凍空調科、資訊科、建築科、土木科、化工科、圖...
出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外貿易中出口貨物的價值,高於進口貨物的價值,稱為「出超」。相對於入超而言。也稱為「順差」。
廖輝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更大也更艱鉅的任務──它其實是在替人生找出路。文學家充其量也只是左衝右突在尋找人生這樣那樣的樣貌和出口而已。我們不能和上天和解的傷口、我們無法追索的遺憾、我們失落的夢想與愛,在文學國度裡,或有可能尋訪。只可惜,人們離自己、離文學,都越來越遠了。我們都在物慾、垃圾資訊和科技的陣仗裡迷路了。在人的國度中個性分明的越來越少,放眼一看,全是千篇一律的複製人〔沒有人性,那有文學?〕,能不哀哉?文學其實是在找人生的意義,尤其在我們迷亂、困難、沒有出路的人生找一個出口
握髮吐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典出《韓詩外傳》卷三。比喻求賢心切。唐.陸贄〈興元論解羌公輔狀〉:「陛下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無賢愚,咸宜錄用。」《宋書.卷五九.張暢傳》:「周公握髮吐哺,二王何獨貴選?」也作「吐哺捉髮」、「吐哺握髮」、「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握髮吐餐」。
匝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流道中,為加減行車速度的車道及主線車道與其他道路間的連接部分。[例]進口匝道、出口匝道
言多必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說多了,必定有出錯的時候。如:「言多必失,話說出口前最好先思慮清楚。」
下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載: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從小聰穎好學,十多歲時,就已經讀了數十萬字的詩辭歌賦等各類文章,培養出極豐富的文采。有一次太祖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曾懷疑地問:「你是找誰幫忙寫的啊?」曹植跪下而恭敬地回答:「我自己能出口成論,下筆成章,何須找人代筆?您不信的話,可以當面測試啊!」那時恰巧曹操興建的銅爵臺剛完工,他就帶著幾個兒子登上高臺,並要他們各作一篇賦。曹植拿起筆來,瞬間就完成了一篇令人激賞的佳作,讓曹操驚訝不已,不得不相信他這個兒子確實有「下筆成章」的奇能。後來「下筆成章」就用來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
國立屏東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年二月一日奉令改名為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交通資訊搭乘臺鐵 至屏東火車站後,下左邊地下道至後站出口,直走過經獅子橋至建國路,步行約十分鐘。搭乘公車 東港線與萬丹潮洲線皆於「台糖前」站下車。 參考資料http://www.ptivs.ptc.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3
生殺予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殺生與奪,不可盡言。」 03.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書〉:「今藩鎮之貴,土地兵甲,殺生予奪,在一出口。」 參考詞語︰予奪生殺注音︰ㄩˇ ㄉㄨㄛˊ ㄕㄥ ㄕㄚ漢語拼音︰yǔ duó shēng shā釋義︰即「生殺予奪」。見「生殺予奪」條。 01.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如天之為》:「為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 02.宋.彭龜年〈祖祭陳克齋先生文〉:「窮達壽夭,何寥絕耶?亦有司予奪生殺於其冥默者耶?」 參考詞語︰生死與奪注音︰ㄕㄥ ㄙˇ ㄩˇ ㄉㄨㄛˊ漢語拼音︰shēng sǐ yǔ duó釋義︰與,同「予」。「生死與奪」即「生殺予奪」。見「生殺予奪」條。 01.《晉書.卷一○二....
赤地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8>。」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 〔注解〕 (1) 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